冠状动脉疾病

医学科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脏是人体中最“勤劳”的器官,它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工作,所以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会或许发生一些病变,久而久之就成了我们常说的冠脉粥样硬化。对于冠脉粥样硬化,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症状,而有些人很快就出现心绞痛,发展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肺心病万,心力衰竭万,风心病万,先心病万,下肢动脉疾病万,高血压2.45亿。面对如此庞大的心血管疾病人群,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什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多数(95%~99%)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atherosclerosis)所致,故临床上一般所谓的冠心病,即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冠心病?

1、年龄增长:此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

2、先天因素:男性和有心脏病家族史者患病风险高。

3、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等。

4、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超重或肥胖等。

5、此外,运动、情绪激动、寒冷、休克等因素亦可诱发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左前降支)受累最多见,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或主干,再次为左冠状动脉的旋支或主干。

病变常呈多灶性、节段性分布,以血管的近心壁为重,粥样斑块多呈新月状突入管腔,使管腔呈偏心性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后果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并在此基础上发生痉挛、继发血性形成或斑块内出血等改变,导致管腔进一步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引起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病变。

冠心病有哪些症状

1、心绞痛: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anginapectoris,AP)是指心肌急剧而短暂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阵发性疼痛并伴有紧迫感,常放射至左肩及左臀前内侧,每次发作持续3~5min,经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可缓解。

2、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是指心肌严重而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坏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伴有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增高、室性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

3、呼吸短促:如果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需求,在用力时则可能出现呼吸短促,并感到极度疲劳。

4、伴随症状:牙疼,与一般的牙疼相比,因冠心病导致的牙疼,往往是牙床的一侧或两侧疼痛,以左侧居多牙龈、脸颊不红肿。突然出现冷汗、头晕、恶心或消化不良的感觉。活动时颈部疼痛,呼吸短促感觉加剧。

冠心病如何治疗?

1、急性期治疗:发作时立即休息或使用硝酸酯制剂,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必要时进行抗栓和抗心肌缺血治疗。

2、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要遵医嘱坚持长期药物治疗,控制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ACE、ARB、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等。

3、手术治疗:为了冠脉血运重建,包括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搭桥手术,心外科医生使用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作为“桥血管”,绕过闭塞的冠脉。由于需要开胸手术,所以多用于多支、严重冠脉狭窄的情况。

4、日常生活防护: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根据病情给予吸氧、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和血糖。

为了降低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一方面要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同时应在全体民众中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使“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hz/100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