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根治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708/4206061.html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6.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7.其他

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通”是健康的标志,通则无病,气道通,呼吸好;胃肠道通,消化好;血管通,循环好。人体的各种管道通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管畅通是血液循环的保障,为身体细胞运输养分。当形成血栓就会堵塞血管,发生在脑血管引起脑血栓;发生在冠状动脉则引起心肌梗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病和癌症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两大杀手。年,全球每10名死者中就有3名是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造成的死亡仅次于心血管病。但是,癌症到了六七十岁之后致死率会逐渐下降,而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日前发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新版《指南》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和血脂异常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指出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已高达40.40%,呈大幅上升趋势,这将导致年至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万。不仅成人,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由于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病专家认为,早期检出血脂异常,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预防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20至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至6个月测定1次血脂。

  控血脂先控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是血管杀手

  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卢成志介绍,高血脂直接增加了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胆结石、脂肪肝的患病危险性。血脂检测项目中,基本的检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在这些血脂项目中,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基本因素,是心脑血管健康最大的危险因子。“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使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斑块的增大,血管逐渐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有些斑块就像“不定时炸弹”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破裂产生血栓,会在短时间内栓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治疗不及时在短时间内就会丧失生命。近年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居民77%的冠心病死亡患者是由于血液“坏胆固醇”引发。新版《指南》也指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可显著减少其发病及死亡危险。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增高或高密度胆固醇降低与发病危险的升高存在一定的关联。

红花籽油与三高

红花籽油可口服,对于“三高”人群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保健作用。事实上,市场上销售的红花籽油胶囊,就是封装的优质红花籽油,作为心血管、高血压等病症的特效辅助保健品。现在也有些保健品通过添加红花籽油作为媒介让人体更容易吸收。

红花籽油被称为亚油酸之王

1、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67.8%(国标最低标准),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是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因此被誉为“亚油酸之王”。

2、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有八大生命基料,它包括有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糖、脂肪、纤维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一些是人类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吸取的,称为必须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三种不饱和脂肪酸非常重要,就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人体只要不缺少亚油酸,在体内就可以合成其它两种必须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亚油酸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是生命的基础物质。

4、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亚油酸,必须从膳食中摄取。

亚油酸作用

亚油酸是细胞的组成成分,特别是参与线粒体及细胞膜磷质的合成。亚油酸缺乏可能导致线粒体肿胀,细胞膜机构、功能的改变,膜透性、脆性增加。

亚油酸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体内的胆固醇要与脂肪酸结合才能在体内转送进行正常代谢。亚油酸缺乏后,胆固醇转送受阻不能进行正常代谢,就会在体内沉积,最终导致疾病。

亚油酸是合成前列素的必须前提,体内缺乏亚油酸,组织形成前列素的能力就会减退。亚油酸还会对由于X射线引起的一些皮肤损伤有保护作用。

红花籽油不但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有治疗脂肪肝的奇特功效。

亚油酸的另一个功效就是组成细胞膜的原材料。组成细胞膜的材料就是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有强化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的功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78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