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096390.html中国医学论坛报张丽丽整理
中医院管常东审校
中医院徐波教授点评
CABG和PCI在CTO和MVD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6月26日下午16时38分,在PCR-Cours的MainArnaChannlLvl的Hotlin/Lat-BrakingTrials线上会议中,中医院徐波教授代表郑哲、徐波课题组报告了比较冠脉搭桥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多支血管疾病(MVD)患者中的最新研究结果。
该研究是迄今最大样本量的CTO合并MVD人群队列回顾性研究。研究连续入选了年1月至年12月例CTO合并MVD患者。
结果显示,无论是CABG还是PCI,都获得了满意的30天和5年生存率。用经逆概率加权(IPTW)方法矫正了两组基线数据后,PCI组5年死亡、心肌梗死(MI)或卒中复合终点以及5年死亡风险高于CABG组。但根据SYNTAXscorⅡ评分(SS-Ⅱ)推荐行PCI或PCI/CABG均可的患者中,两种策略的5年复合终点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相反,SS-II推荐CABG的患者中,行PCI患者5年复合终点风险升高。敏感性分析显示,残余SS(rSS)评分≤8分的PCI组患者与CABG组相比,5年复合终点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研究背景
对于合并CTO/MVD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更难达到,给冠脉血运重建带来更大的挑战。CABG是治疗CTO和MVD患者的“金标准”,但随着PCI技术、相关器械的快速发展,PCI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这种病变血运重建的一种可替代选择。
然而,在CTO合并MVD患者中尚无比较PCI和CABG长期预后的随机对照研究或注册研究。因此,该课题组进行了本项研究,期望通过一个大型CTO合并MVD患者队列评价PCI和CABG两种策略的5年远期预后。
研究方法和设计
本研究从年1月-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且至少有一个CTO病变的例患者中,筛选出例MVD患者。例CTO合并MVD患者符合入排标准,纳入分析。其中例患者接受了PCI治疗,例接受了CABG治疗。
研究主要终点为5年死亡、MI或卒中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30天事件、5年死亡、MI、卒中、心脏死亡、再次血运重建、桥闭塞或支架血栓。
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分析
从患者基线特征来看,与CABG组相比,PCI组患者年龄更轻、吸烟者更少,血脂异常和COPD患者更少,射血分数更高、肌酐水平更低,而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患者更多。
CABG和PCI组患者都有较多的CTO病变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发生率分别为43.2%和48.7%,其次发生于左前降支,发生率分别为33.9%和34.3%,迴旋支CTO分别占22.2%和16.9%。与CABG组相比,PCI组患者病变≥20mm、钝头样闭塞、严重钙化、开口、血管弯曲的比例显著低,而支架内再狭窄比例偏高。同时,PCI组患者的SS评分和J-CTO评分较低(图1)。
图1CTO病变部位和特征
总体队列临床终点分析
总体上,CABG组和PCI组的5年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1.4%,无显著差异。两组死亡率分别为6.7%和5.3%,也无显著差异(图2)。
图2总队列5年终点分析结果
IPTW校正结果显示,与CABG相比,PCI组30天的死亡、MI或卒中复合终点风险显著增高(1.82[1.23-2.70],p=0.),其中MI风险显著增加(4.65[2.66-8.14],p0.),而30天卒中风险显著降低(0.04[0.-0.64],p=0.02)。5年结果,与CABG组相比PCI显著增加死亡、MI或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风险(1.33[1.11-1.58],p=0.)。同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MI、血运重建事件,PCI组的风险也显著增加;5年卒中事件PCI组显著降低(0.40[0.27-0.59],p0.)(表1)。
表1IPTW校正后的终点分析结果
基于SS-Ⅱ评分的亚组分析
在根据SS-Ⅱ评分推荐行PCI或PCI/CABG均可的患者中,最终行PCI或CABG患者的主要终点在IPTW矫正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表2)。
表2根据SS-Ⅱ评分推荐行PCI或PCI/CABG均可的患者主要终点发生率
而根据SS-Ⅱ评分推荐行CABG的患者中,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显著增加5年死亡、MI、卒中的风险(1.55[1.14-2.09],p=0.)(表3)。
表3根据SS-Ⅱ评分推荐行CABG的患者主要终点发生率
敏感性分析
PCI组rSS≤8分的患者中,与CABG组相比,PCI不增加主要终点风险(0.94[0.71-1.24],p=0.67)(表4)。
表4敏感性分析结果
点评
近年来,在CTO合并MVD患者中,PCI作为血运重建的替代手段应用越来越多。本研究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年接受CABG或PCI治疗的4,例CTO合并MVD患者,评估了两种治疗策略的远期预后。
研究结果提示,CABG可能仍是CTO合并MVD患者的金标准,但PCI在有合适适应证的患者中,也可作为一种血运重建的可行的替代手段。
本研究是在CTO合并MVD患者中比较PCI和CABG策略的最大规模研究,研究还分析了根据SS-Ⅱ评分推荐策略的效果。本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实践中CTO合并MVD患者选择血运重建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
徐波教授报告后,PCR主席WilliamWijns在点评中特别介绍并展示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及其心血管介入的规模,他指出,医院作为全球最大心血管中心,其单中心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专家简介
徐波高级工程师、研究员(资格),中医院介入导管室主任。学术兼职: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秘书长,中国心脏大会(CHC)执行秘书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委等。学术期刊及获奖:《欧洲介入(EuroIntrvntion)》杂志编委,《亚洲介入(AsiaIntrvntion)》杂志副主编等;荣获中华医学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特殊贡献奖等多项奖项。长期投身心血管介入科研工作,发表SCI论文篇,参与临床试验75项。
推荐阅读压轴亮点丨冠脉计算生理学公布重磅数据,CITOnlin第一期收官-06-19挑战介入难题,指导临床实践——CIT-RESOLVE试验精解-06-20顶级大咖云相聚,介入领域论乾坤丨CITOnlin奉上开幕大餐!-06-18一个平台,四个会场,十期盛宴!CITOnlin徐波教授你来介入!-06-14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