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伴咳嗽、咳痰
老年女性,30年前因“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行手术治疗,糖尿病10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7年余并曾行支架植入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4年,现因呼吸困难加重伴咳嗽、咳痰入院。呼吸困难以肺动脉高压、冠心病、慢阻肺解释?如何进行下一步检查?是否行右心导管?如何治疗?
病史
李XX,女,65岁,间断活动后呼吸困难30年,加重伴咳嗽、咳痰4月余。患者30前常于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咯血、胸痛、晕厥及眩晕,诊为“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行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近5年来常于受凉、“感冒”后出现呼吸困难反复发作,休息可缓解,医院查心脏彩超提示“右室增厚、主肺动脉宽、肺动脉高压”,给予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减轻,偶有心悸、胸痛等不适,未重视。近4月余上诉症状再次加重,活动约米后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口唇发绀,伴咳嗽、少量白痰,不易咳出,口服汤药治疗后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呼吸困难未见明显改善,为明确“肺动脉高压”原因而入院。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食欲一般,睡眠差,大便干燥,小便正常,无明显体重变化。
糖尿病10余年,以优泌林N控制血糖良好。冠心病7年余、高脂血症2年,2年前冠脉造影后行支架植入术(具体病变血管不详),并规律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诊断慢阻肺4年余,曾不规律使用信必可吸入治疗。失眠5月间断米氮平、奥沙西泮。曾工作于印刷厂10余年,长期接触纸屑、油墨。余无特殊。
入院查体
体温36.4℃、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62mmHg
双肺呼吸音清晰,右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界无扩大,心率84次/分,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下肢静脉无异常,双手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年11月21日):右室前壁略厚(0.6cm),运动偏强,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增宽。
肺功能(年11月21医院):FEV1%:67.63%,FEV1/FVC67.78%,TLCOSB26.41%。提示阻塞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重度下降,残总比增高,肺总量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
初步诊断
肺动脉高压原因待查:肺部疾病相关?左心疾病相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失眠
我们的问题与选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临床工作中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也意味着面临多种合并疾病的情况会越来越常见,正如这位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同时有冠心病、慢阻肺、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肺动脉高压与这些疾病相关吗?
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病因?
如何开展下一步检查?
如何制定治疗方案?
诊疗经过
要回答上述这些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肺动脉高压原因。然而,肺动脉高压的可能病因涉及多系统病变,需要逐一除外、系统排查。
1、肺动脉高压是否成立
我们复查了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室壁增厚,肺动脉扩张,肺动脉压轻度增高(估计肺动脉收缩压约41mmHg),结合这些表现应该考虑肺动脉高压的存在,从右室增厚这一表现推测其病程为慢性。
2、肺动脉高压可能原因的探寻
1)左心疾病:心脏彩超:左室壁稍厚,二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少量),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水平;
2)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及右心声学造影: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未见残余分流,亦未见房间隔水平及肺水平右向左分流;
3)肺部疾病及低氧性疾病:肺功能复查:FEV11.1L,占61.8%预计值,FEV1/FVC57.82%,TLCOSB38.2%,提示:阻塞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血气分析(吸氧2L/min):PH7.PCO.6mmHgPOmmHgSO.5%。HRCT提示:双肺弥漫马赛克征改变,局部见肺气肿、肺大泡(图1)。
图1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其他肺动脉阻塞性疾病:CTPA:未见明确肺动脉栓塞征象,肺动脉主干扩张,考虑肺动脉高压(图2);V/Q显像:双肺多发血流灌注及通气功能均受损,灌注及通气匹配。
图2
5)其他:肝、胆、胰、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功能及形态正常,风湿免疫、代谢功能无异常发现。
综合以上各方面检查结果,考虑肺动脉高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所致,即属于第3大类: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
3、肺动脉高压功能评价
WHO功能分级2级
6分钟步行试验:m
全血肌钙蛋白I<0.05ng/ml、B-型钠尿肽76.9pg/ml
患者目前肺动脉压力轻度增高,功能评价提示“NYHA功能分级2级”,以“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可以较好的解释其呼吸困难及肺动脉高压原因,因此我们并未再行右心导管检查,而是针对其可能的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了系统性的治疗。
4、治疗
给予了LAMA+LABA吸入治疗,并辅助口服利尿剂。
5、随访
出院2周后患者于门诊复诊,自述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双下肢水肿消失。
小结与启示
该患者以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查因就诊,这种情况在呼吸科门诊—住院部很常见,对这一类患者的处理涉及肺动脉高压诊治流程问题。年WHO世界肺动脉高压研讨会与年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分别给出了类似的诊断策略:疑诊肺动脉高压,以及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高压时即可启动诊断过程,根据发病率,首先从常见的第2大类(左心疾病所致)与第3大类(肺部疾病和/或低氧导致)开始进行排查,然后依次为第4大类(CTEPH)、第1大类(PAH)和第5大类(图3)。
图3
如上图所示,国外指南中非常突出“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心”的作用,这与国外高效的转诊制度是密切相关的。然而,中国人口基数大,而成熟的转诊制度并不完备,因此,国内的诊治流程可能有所不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通过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可初步确定肺动脉高压;继而开展病因学的排查,因为肺动脉高压的病因繁杂几乎涉及各系统,并且存在多种病因并存的可能,因此病因排查要全面而系统,病因明确的患者,即可开始针对病因的治疗;对于一些以现有病因不能解释的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者需要评估肺血管形态、肺动脉高压程度以指导下一步治疗的,应考虑进行右心导管检查。
不可否认,右心导管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但在国内其运用并不普遍,且转诊制度也不成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那些“有因可循”的肺动脉高压,在确定给予右心导管检查之前,首先采取对“因”处理,可能更贴合实际。如果肺动脉高压对因治疗后仍不能控制,或合并(心脏彩超提示)严重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建议转诊至有条件、有经验的诊治中心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GalièN,etal.ESC/ERS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ulmonaryhypertension:TheJointTaskForce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ulmonaryHypertension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andtheEuropeanRespiratorySociety(ERS):Endorsedby:AssociationforEuropeanPaediatricandCongenitalCardiology(AEPC),InternationalSocietyforHeartandLungTransplantation(ISHLT).EurRespirJ.Oct;46(4):-75.
2、HoeperMM,etal.Definitionsanddiagnosisofpulmonaryhypertension.JAmCollCardiol.Dec24;62(25Suppl):D42-5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