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文献速递沉默的杀手青年期空腹血糖变异


导言

心血管风险评估是制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的基础,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年EASD会议最新公布的CAPTURE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总体患病率为34.8%,其中85.8%的CVD被归类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1。

糖尿病合并CVD的患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自年EASD-ADA联合共识更新后,包括欧洲、美国的心脏病学会在内的指南均做了更新,建议优先选择GLP-1RA或者SGLT2i2-5。但是能否在更早期有效预防及延缓CVD进展也是改善糖尿病预后的关键,需要从研究中探索在CVD疾病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糖尿病哪些因素对心血管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以便及时进行干预,预防CVD的发生。除了血糖升高的直接影响,既往有研究提示血糖变异性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此外,哪些指标能够简单、无创、有效地评估CVD疾病进展程度,从这篇文章可以为这两个问题提供参考答案。

年10月发表于DiabetesCare杂志的一篇研究中,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心血管科研究团队通过对CARDIA研究的后续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年轻时空腹血糖波动大,会为中年时冠脉钙化埋下隐患6。

研究方法研究者使用来自青年冠状动脉风险发展研究(CoronaryArteryRiskDevelopmentStudyinYoungAdults,CARDIA)的数据,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调查研究,纳入-年美国4大城市(伯明翰,芝加哥,明尼阿波里斯,奥克兰)中名18-30岁健康青年人,每2-5年随访检查,以评估从青年健康时期至中年,生活方式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与心脏冠脉疾病风险6。

本项研究采集CARDIA研究中15年(-)、20年(-)、和25年(-)的随访检查数据,使用三个阶段随访时禁食8小时的空腹血糖(FPG),计算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G-CV),同时采集冠脉钙化积分(CAC)*,收集基线特征数据,分析空腹血糖变异性与CAC进展之间的关系。

*冠脉钙化积分(CAC):标准化CT检查,计算每个钙化病变单位评分,合计四个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弯、左前降及右冠状动脉)总钙评分作为最终结果。

研究结果FG-CV与CVD高危风险的关系:首先根据FG-CV将受试者进行四分位分层(Q1,Q2,Q3,Q4),并分析其与多项基线(随访第15年,年)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提示基线时(年)的FG与FG-CV的分层无相关,而继续随访10年(年至年)的结果显示:FG-CV升高与受试者后续的FG升高、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相关(p0.);FG-CV升高还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肥胖(BMI30kg/m2)、收缩压升高和使用降压药物相关(p0.)。根据FG-CV分层,年龄、性别、饮酒量、血清肌酐和胆固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G-CV与CAC进展关联性的评估:研究者将CAC评分的进展度做了对数转换,数据呈正态分布,可方便用于统计分析。基线CAC评分无显著差异,在随访第15年(年),CAC评分在FG-CV的四分位上有显著差异(Q1vs.Q4,P=0.),并在随访第25年(年)进一步升高(Q1vs.Q4,P0.)。提示在年之后的后续10年随访期间,CAC进展评分的增加与FG-CV分层有关。(如下图)。如果按照FG-CV分层直接比较CAC评分在后续随访期间进展程度,可更清晰的发现,随着空腹血糖变异性增加,CAC进展评分显著增加(见下图)。进一步分析发现,空腹血糖变异系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冠脉钙化会增加5.9%的变化和任何冠脉钙化6.9%的进展,这也是是本研究最主要研究结果。与基线无CAC的参与者相比,基线存在CAC的受试者进展更快。CAC评分与随访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关系:与糖尿病患者相比,无糖尿病受试者中,血糖变异性与CAC评分进展有更强的相关性(如下图),而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变异性与CAC评分的进展关联度反而无统计学差异。研究者分析可能原因是由于糖尿病药物的使用和糖尿病的进展削弱了血糖变异性和CAC进展之间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CAC进展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快。研究结论

在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年的10年的后续随访,首次证明了在青年期较大的空腹血糖变异性与中年时冠状动脉钙化进展相关。空腹血糖变异性能够更好预测糖尿病发生风险,并有助于预测亚临床冠脉疾病的发生风险。

本项研究中不仅验证了空腹血糖变异性对于糖尿病进展及冠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意义,非常值得糖尿病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59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