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病变不成功95%为导丝不能通过病变,因而合理选择和应用导引钢丝是CTO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综述近几年导引钢丝的进展。
1.Fielder系列
Fielder系列是Asahi公司生产的,主要有Fielder、Fielder-FC、FielderXT、FielderXT-R、FielderXT-A系列,其头端直径、硬度、不透光及亲水涂层区域均不同(Fielder系列导丝性能比较见表1)。Fielder钢丝polymer上面带亲水涂层,容易通过病变,有时也做为CTO病变的选择。FielderFC导丝在设计上很好地平衡了导丝通过病变能力和导丝杆的支持能力,与Fielder导丝比较,能提供更精细的操作控制,容易通过挑战性的迂曲血管和严重狭窄病变。Fielder-XT是针对CTO病变中微通道存在的特性,其头端直径为0.英寸,硬度为0.8g,附16cm长度的不透光及亲水涂层区域。对于存在微通道的CTO病变,Fielder-XT导丝目前已成为首选工作导丝。但Fielder-XT存在操控性不足、头端易变形及容易进入内膜下等缺陷,而FielderXT-A及FielderXT-R导丝在这些方面作了相应的改进。头端直径稍增粗为0.,采用了Sion导丝的双缠绕设计,改善了导丝的操控能力,其头端跳跃现象也得到改善。因此其已取代Fielder-XT成为CTO病变正向介入治疗时的首选工作导丝。FielderXT-R导丝头端硬度更软为0.6g,FielderXT-A为1g,相较于FielderXT-R增加了头端的硬度,提高了在闭塞病变中的通过能力。
表1 Fielder系列导丝性能比较
2.Gaia系列
年Asahi公司又推出了针对CTO病变的专用导丝Gaia系列,为既有较强的病变穿透力,又能保持一定的头端灵活性。根据头端硬度不同,目前有Gaia1、Gaia2和Gaia3,头端硬度分别为1.7g、3.5g、4.5g,直径分别为0.、0.、0.,头端螺旋结构长度为15cm,出厂时其头端1mm即被塑形处理。预亲水涂层长度为40cm,Gaia导丝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接近1∶1的操控性。最大特性就是导丝有良好的视觉反馈性能,可在X线透视下知晓其头端是否行走在所需要的方向。如果头端变形意味着其进入了血管内膜下组织,应当稍稍后撤导丝,适当旋转,改变方向,然后接着向前推送。同时其穿透能力较强,有利于“刺”破闭塞段近段坚硬的纤维帽并顺利“穿”越闭塞段到达远端。需要注意的是Gaia导丝在旋转时不宜同时推送钢丝,等钢丝旋转到某一角度时,术者才可以推送钢丝。Gaia导丝改变了根据触觉反馈进行判断导丝是否进入内膜下组织的习惯,可使术者直接根据其在透视下头端的形态及走向,判断导丝是否进入了真腔,从而更及时地调整导丝走向,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表2 Gaia系列导丝性能比较
3.Sion系列
Sion系列包括Sion和Sion?Blue,Sion?Black。其头端直径均为0.,但硬度不同,分别为0.7g、0.5g、0.8g.整体操控性能较好。Sion?Blue导丝头端螺旋结构长度较Sion导丝短,因此其支撑能力要优于Sion导丝。一般在需要导丝具有更好的亲水性能时多选择Sion导丝,而考虑安全性和支撑力时更多选择Sion?Blue导丝。在逆向PCI选择通道时通常首选Sion导丝,可以比较滑顺地通过侧支血管。Sion?Black导丝融合了Fielder-FC和Sion导丝的优点,当Sion导丝不能通过的极度弯曲侧支血管时,可换用Sion?Black导丝进行尝试,后者具有更高的成功率。
表3 Sion系列导丝性能比较
4.SHOU03钢丝
SHOU03钢丝头端极其柔软,利于通过多重扭曲血管,但支撑力差且易损坏。其直径0.,头端硬度0.3g,一般在逆向PCI时对极端成角CC具有良好的操控性。
5.UltimateBros3
其为混合性钢丝,是在Miracle3钢丝基础上进行改良的导引钢丝,是CTO专用导丝,头端硬度3g,直径0.,其前端(顶端除外)40cm带有亲水涂层(非多聚物涂层),和Miracle相比,其摩擦力下降58%,因此可以很好地与微导管配合使用。导丝塑形段短,可以做到精确塑形使导丝更易操控,有效降低进入及扩大假腔的风险。
6.RG3导丝
RG3长度cm,不透光区域长度为3cm,导丝全程直径0.,头端硬度3g,主要用于逆向PCI时建立导丝轨道,通常在逆向微导管到达正向指引导管后用于交换原逆向导丝,以进行逆向导丝体外化,因RG3导丝直径较细,可以改善推送性能。
7.Extension导丝
Extension导丝为Asahi公司生产的延长钢丝,其头端为连接管,中空,可以与任何ASAHI导丝相连,用于交换微导管用等。
??每个CTO的病理特征不同,需选用不同的钢丝及导丝升级策略。只有术者对这些导丝特性及操作方法熟练掌握,选用合适的钢丝,才能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李俊峡 石宇杰
解放军第七临床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军特殊人才一类岗位津贴获得者。
SCAI(美国心血管介入与造影学会)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心电图杂志》主编、《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编辑部主任。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临床及科研工作,对心血管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对冠心病、先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主研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一项、十一五及十二五全军重点课题各一项,发表论文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军队临床成果二等奖四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立二等功二次。
推荐阅读
李俊峡:胸痛识别与处理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