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简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搭桥


生活好了,在很多“富贵病”中,冠心病,可谓是最常见的之一。前文已经述及,动脉粥样硬化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后果,一般就是冠心病。冠心病,全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言之,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逐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从而使其供血的心肌出现缺血甚至梗死,随之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临床事件的情况。对任何一种疾病而言,当然是防患于未然最重要,关于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想必铺天盖地的信息已经耳熟能详,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等,但是如果一旦得了,如何治疗?简单的说,就是药物、支架、和搭桥。搭桥,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可以俗称心脏搭桥,或冠状动脉搭桥。什么是冠状动脉搭桥?简单说,就是用其他血管作为材料,跨过病变的部位(也就是所谓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架起一条所谓生命的桥(做一个旁路,新通道),将血液输送到供血的部位(医学上一般说输送到远端)。简单的想,其实也挺好理解。这里普通人可能顾名思义会有以下的误解一般我们想象的搭桥可能是这样但其实是这样也就是说,其实冠状动脉搭桥大多都是从主动脉→桥血管→需要搭桥的部位(也就是狭窄以远,或者说,已经跨过狭窄的部位)。为什么这样做?当然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而且久经考验。当然,我们人体神奇的还为我们准备了一些很好的原位“备用”桥血管,比如左乳内动脉、右乳内动脉,胃网膜动脉等等,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直接把所谓的远端摘下来(医学上说解剖游离下来),然后直接搭到需要搭桥的部位,这样就无需在主动脉那再打一个洞把所谓到桥血管近端缝在上面(医学上叫吻合),往往效果会更好。

简单介绍一下搭桥选取的桥血管材料。

如图所示,搭桥使用的桥血管的材料一般都来自自身血管,如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等。

大隐静脉是最早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血管,优点是使用经验丰富,手术操作难度较小,取材方便,长度好,适合任何目标血管的搭桥部位(医学上叫靶血管)。缺点是远期通畅率偏差,尤其是和动脉桥血管材料相比,有报道称10年通畅率50%左右。静脉桥还是各种紧急情况下,一般首选的搭桥材料。

左乳内动脉。左乳内动脉是目前搭桥最常使用的血管,可以称为搭桥手术的金标准,金字招牌,非常适合对搭桥中最具优势的左前降支进行搭桥,远期通畅率很好,有报道20年的通畅率仍然可以达到90%。

桡动脉,桡动脉长度也比较合适,而且是动脉血管,同样非常适合搭桥。但是存在一些近期痉挛等问题,操作难度稍微高于大隐静脉,目前研究证据倾向于认为,在远期效果方面,桡动脉比大隐静脉具有优势。

右侧乳内动脉、胃网膜动脉,甚至还有其他一些动脉,比如腹壁下动脉,脾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股动脉降支、尺动脉等,也具有使用的价值,尤其是的右乳内动脉动脉和胃网膜动脉使用相对较多,尤其是在二次冠状动脉搭桥或全动脉化搭桥中具有价值。

简单了解桥血管的材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有一定的认知,心里有数。但是,在临床上,具体使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如年龄,病变程度,部位,合并其他疾病情况等,都需要外科医生甚至心脏团队的综合考量,对每一个病人个体进行科学仔细的评估后。同患者一道做出最优的选择。

搭桥,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心脏搭桥手术需要开胸直视下进行。

搭桥手术可以在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下进行,也可以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下进行。前者英文缩写可以称为on-pumpCABG术,俗称停跳搭桥,体外桥,后者称为off-bumpCABG术,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不停跳搭桥,常温桥。

一般感觉上,不用建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会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因而不停跳下搭桥是目前开展相对更广泛的术式。但是其实关于on-pump和off-pump各方面效果的比较一直以来尚未最终定论,最终需要根据个体病例的情况和术者的偏好综合进行判断。

扩展阅读:体外循环是利用一组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的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过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氧合(人工肺),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维持循环的生命支持技术。在体外循环过程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的目的是在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时,尤其是在心脏停跳下,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体外循环的使用,可以为心脏提供一个相对无血的环境,并使外科医生可以在心脏停跳下完成各种复杂操作,对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体外循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在心脏、肝、肾、肺等大血管手术中获得应用,在肿瘤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的生命支持方面也很有意义,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技术。

体外循环装置(人工心肺机)一般由人工心(血泵)、人工肺(氧合器)、变温器、管道、滤器、操纵台及电子仪器等部分组成。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搭桥手术还可以和心脏支架术同期进行,称为杂交手术或复合手术。还有微创小切口搭桥手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搭桥手术,胸腔镜下搭桥手术等。都是为了某些经过选择的合适的病例,在减小手术的创伤的同时,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需要指出,和搭桥一直相伴的心脏支架治疗也是冠心病的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目前从数量和规模上发展迅速,占绝对的主导地位。那么,搭桥和支架哪种方法更适合于冠心病患者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过于繁冗,超出本文简单介绍的范畴。不过,从一个非医学的普通人视角,任何所谓疾病或不适,最佳治疗方案肯定是无需治疗,这个毋庸置疑。如果非要治疗,肯定想尽量简单,能药物治疗,尽量不手术,非要手术,尽量小手术。人之常情,从医生的角度,应该也是一样。因而一般而言,当医生推荐您接受心脏搭桥的时候,往往都是支架和药物治疗这些相对微创或无创的方法已经考虑过了,因此,对于这种其实已经有五十年以上经验的成熟的外科手术,作为需要搭桥的患者,推荐还是应该经过慎重考虑,根据自己的情况坦然接受。当然,患者个人的意愿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再次强调,上医治未病,无论是药物、支架、还是搭桥,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为已经患病的患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而经过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无奈选择。而且,这些方法目前均不能完全甚至部分逆转粥样硬化,也就是说,从病因学的角度,他们都对冠心病“束手无策”。这也是当今医学的束手无策。我们一方面要相信科学的进步,终将挥手间痊愈我们现在各种棘手的疾病,也同时应当用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尽量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拥有健康的现在,走向健康的未来。(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果医院心血管中心就诊,就诊前欢迎您通过“京医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99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