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热点文章翟水亭多学科团队在血管疾病治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一、医学发展规律、现状

  医学史证明,医学发展的本质既为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从原来的“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既“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的模式”。

  然而,医院专科化及医生专病化的发展趋势,医生的思维将越来越局限,多学科协作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以器官为中心的单一学科模式不能阐明和解决已被大家熟知疾病的发病基础和治疗问题,更不能阐明和解决不断发生的新的疾病。因此有必要探寻新的学科模式来应对挑战,学科综合将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科综合,不单是临床医学各子学科间的内部综合,也包括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间的综合,还包括医学与各类自然和社会科学间的综合。

  医学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极为相似的规律,即不断地由合到分和由分到合。从古代的“整体医学”到当前的“器官医学”,就是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在分出内、外、妇、儿等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又衍生出血液、呼吸、消化、心脏及内分泌等三级内科学科和心胸、神经、胃肠、肝胆、泌尿和骨科等三级外科学科。各三级学科研究水平也越来越高,但这种分科都是以器官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即所谓的“器官医学”。然而,随着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疾病被发现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大大超出了某个三级学科的研究范围。因此,医学的发展也到了一个需要突破学科界限,即加强整体观念、进行学科综合的时期。

  当今医学的发展倡导专科化与多学科整合协调发展,形成临床医学学科发展两翼并飞的局面。其目的是为了对疾病形成全面、整体性的认识,避免片面性,避免过度医疗,为病人提供最优化服务创造条件。

  二、血管疾病特点

  外周血管疾病是指导致大动脉及除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之外的分支血管管腔进行性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等疾病状态。包括大动脉、颈动脉、内脏动静脉、四肢动静脉及淋巴管疾病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及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各类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权威报告:心、脑及周围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跃居第一位。因此,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严重而紧迫的社会问题。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医学领域微创技术的兴起,尤其是血管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疾病治疗中起主导作用的传统外科开放手术已逐渐被新兴的腔内治疗及杂交治疗所代替。综合国内外多个血管外科中心的数据,目前,外周血管疾病腔内治疗的比例已达到所有血管外科手术量的80﹪以上。展望未来,血管外科的发展必将以腔内技术为主导、杂交手术为补充、开放手术为保障的个体化治疗格局。

  血管疾病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涉及全身各个系统。血管疾病涉及运动、神经、循环、呼吸、泌尿、生殖、消化、内分泌等人体八大系统。二、血管疾病涉及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三、综合运用介入腔内技术、外科技术以及杂交技术等多项技术。因此,血管疾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

  三、血管外科:多学科融合典范!

  微创医学是未来血管外科乃至医学发展的方向,血管外科涵盖多项技术:介入腔内技术、外科技术以及杂交技术等,因此,血管外科医师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更全面。同时,由于血管外科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多个临床科室,多学科相互融合在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医院血管外科多学科团队建设

  医院血管外科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大动脉与其它外周血管疾病综合诊治平台(国内首家),为医院心血管外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及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省级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身是医院介入科(成立于年),是省内成立最早、并按亚专业方向发展的介入治疗专业临床学科。血管外科是在原“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外周血管介入亚专业基础上,整合心外科大血管专业、血管外科专业、普通外科专业及神经外科专业等多学科技术力量及骨干医师所成立的更加专业的大动脉及其它外周血管疾病综合诊疗平台。在此平台之上,可以开展包括主动脉夹层(StanfordA、B型)、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四肢动静脉及内脏血管等多系统血管疾病的血管腔内治疗、外科治疗及杂交治疗,为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由不同专业医师共同达成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其特色及优势在于:为主动脉及其它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年5月,医院血管外科被国家卫计委批准为“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年12月,美敦力大学“主动脉疾病诊疗华中区培训基地”落户医院血管外科。

  目前,血管外科拥有专科病房床位74张,其中包括重症监护(VascularIntensiveUnite,VICU)病床6张。尖端的技术还要以一流的医疗设备为依托,医院为血管外科打造出了国内一流的血管外科专用介入手术室、复合手术室(投资千万元)和外科手术室,可满足不同需要的手术之用。

  血管外科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科内先后有3名医师分别在法国、美国及瑞典进行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近年来,应邀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尼泊尔、韩国等国际著名血管外科及血管腔内治疗专家多次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及手术演示,并与国外大的血管病治疗中心达成互访及培训计划。

  由我中心承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原血管论坛(CPEC)”已成功举办4届。年7月,CPEC)在河南省黄河迎宾馆成功召开。国内外从事外周血管工作的同道余人参会,涵盖了血管外科、介入科、普外科、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放射科等相关学科。大会主席、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翟水亭教授结合国内外周围血管病治疗的新趋势对我省外周血管病的发展和治疗工作作了总结报告。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余人,举行场讲座、15台手术录播、病例展板16块。本次会议很好的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周围血管疾病方面最新的诊疗技术及发展趋势。本次大会对周围血管疾病的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重点对周围血管病诊断技术及腔内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会议不仅推动了河南省周围血管疾病诊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对国内周围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升也是有力的促进。

  五、多学科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工作中,多学科融合同样存在诸如人才培养、职称晋升、人才储备及团队建设等问题,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这些问题必将得到妥善的解决。

  六、结语

  著名的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创始人M.普朗克曾说过:“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医学科学同样也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血管外科发展至今天,也是经历了综合、分化、相互融合的过程。

  我们坚持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根本,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优势,集思广益,团结一致,努力打造出一个技术水平一流、医德医风高尚的血管外科团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56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