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近两周来,我们频频听到青年人猝死的新闻:
.06.30医院眼科青年医生王辉于家中突发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2岁;
.07.04中科院博士,肖育众被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1岁……
这些频发的“意外”,让“心源性猝死”一词再次触动我们的心弦,在我们耳边敲响警钟。
01
心脏与心源性猝死
心脏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西医认为,心脏可推动血液,供给营养,带走代谢产物,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实现血液防卫和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和社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故又称心系。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急性病症,并在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自然死亡。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这意味着,每天有多人猝死,每分钟就有一个人死得“猝不及防”。
02
心血管意外并非真的“意外”
尽管医学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改善,但大家对健康概念依旧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
没有“症状”便是健康
医院就诊的人,大多还是被各种仪器明确诊断的“病人”,而这些人大多是感觉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后就医的。
很多人仍以感觉“症状”来看待健康的标准的,殊不知,隐藏在“症状”后的机体内在的亚健康因素在悄悄的侵蚀着健康。
误区二
年轻就是资本
许多年轻人认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而年轻是自己的资本,便将饮食不规律、熬夜当作自己的生活常态,殊不知,“熬夜”这种长期不合理习惯可能会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极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意外。
此外暴饮暴食、持续过大的心理压力、长期的高负荷工作等都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
误区三
忽视身体的预警
时而发作的胸闷、心绞痛,可能是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身体发出的预警;
此外你是否感觉最近总是睡眠不实、易醒、多梦;是否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是否感觉易疲劳;是否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是否常有感冒、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等等,这些都是机体发出的不可忽视的亚健康“信号”。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
03
如何预防这一“隐形杀手”
1、定期体检
《黄帝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明确指出年过四十的中老年人肾中阴精已经衰减一半,人也开始衰老,各项生理功能都在下降。
故定期体检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意外风险。
2、调畅情志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若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故应劳逸结合,调畅情志,合理放松。
3、生活规律
饮食有节,睡眠充足,合理运动。
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可疏通气机,和畅气血。
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重要手段。
4、中医辨证防治
中医药辨证施治旨在“调气血平阴阳”,增强体质,驱除在体内堆积的代谢产物,恢复机体自我的防御系统。
使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达到“无病防病,有病防变”的最佳状态,将“意外”拒之门外。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