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房颤的诊疗知识,你掌握了多少呢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其最大的危害是脑卒中。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有超过千万的房颤患者。房颤是21世纪不得不面对的“流行病”,其管理应当是心血管医生的必备知识。关于房颤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你了解多少呢?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答案解析

1.关于房颤的病因和流行病学,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房颤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常见,特别是在老年人群

B.患者心房压力升高的最常见原因是心内肿瘤和血栓

C.绝大多数房颤病例没有合并症

D.房颤有很强的年龄依赖性,≥40岁人群中大约有25%一生中会发生房颤

随着年龄增加,房颤的患病率升高。房颤有很强的年龄依赖性,≥40岁人群中大约有25%一生中会发生房颤。整体来说,男性的房颤患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高于男性。

心房内压力升高引起心房电和结构重塑,从而导致房颤。心房压力升高的最常见原因是二尖瓣或三尖瓣病变和左心室功能障碍。全身或肺动脉压力升高也是导致心房压力超负荷的常见原因,心内肿瘤和血栓是罕见原因。

10%~15%的房颤病例没有合并症。大多数房颤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关,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相关的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限制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2.关于房颤的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绝大多数房颤发作都伴有明显的症状

B.颈动脉杂音提示房颤患者可能合并外周动脉疾病,而且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增加

C.房颤患者的心室率通常为~次/分

D.房颤患者的最强心尖搏动点位置改变或S3提示存在肺动脉高压

体格检查中,生命体征能够告诉我们患者是否需要紧急干预;查体还能提供关于房颤病因和合并症的信息。颈动脉杂音提示房颤患者可能合并外周动脉疾病,且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增加。

90%的房颤发作无症状。常见的房颤相关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疲劳、头晕、心绞痛,以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表现。房颤患者还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全身性血栓栓塞。

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不规则,通常表现为心动过速,多为~次/分,但很少超过~次/分。低温或药物心脏毒性可能表现为心动过缓性房颤。

最强心尖搏动点位置改变或S3提示心室扩大和左房压力升高,P2亢进提示存在肺动脉高压。

3.关于房颤的检查,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心电图上无纤维颤动波可排除房颤诊断

B.检查心房血栓,经胸超声心动图优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C.在长-短RR周期后,应检查是否存在异常传导的节律

D.房颤且D-二聚体阳性的患者,胸部CT血管造影通常是禁忌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包括:(1)心室率通常不规则;(2)无P波,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3)在长-短RR周期后,可见到异常传导的节律,即Ashman现象,长RR间期后提早出现的室上性激动致QRS波的形态改变,是另一种类型的室内差异传导;(4)可能存在预激波、左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延迟以及急性或既往心肌梗死的表现。

心房率~次/分,纤维颤动波(f波)可能很明显,也可能不存在。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估瓣膜性心脏病、左心房和右心房大小、左心室大小和功能、心包疾病等。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血栓的敏感性较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敏感性较好。

房颤,D-二聚体阳性,需进行胸部CT血管造影因除外肺栓塞。如果计划进行房颤消融,三维成像技术(CT或MRI)通常有助于评估心房解剖结构,可通过数据处理创建左心房和肺静脉的解剖图。

4.关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管理决策,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女性、糖尿病和心脏瓣膜病是房颤患者卒中的已知危险因素

B.大多数指南建议所有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即使是低风险患者

C.在预防房颤高危患者的栓塞事件方面,氯吡格雷优于华法林

D.在预测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方面,CHADS2评分比CHA2DS2-Vasc评分更准确

房颤患者卒中的已知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TIA/血栓栓塞的既往史、冠状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和心脏瓣膜病(风湿性瓣膜病)等。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应根据卒中风险进行决策。刚刚发布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建议对所有房颤患者应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在预测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方面,CHA2DS2-Vasc评分比CHADS2评分更准确。

CHA2DS2-VASc评分≥2的男性或≥3的女性房颤患者应长期接受抗凝治疗(I,A)。一般情况下,对于依从性比较好的CHA2DS2-VASc评分为1的男性和为2的女性房颤患者也应接受抗凝治疗(Ⅱa,B)。不推荐单独的抗血小板治疗用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Ⅲ,A)。

对于每种抗凝药,必须权衡卒中减少的获益和出血的风险。在抗凝药物选择中,若无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使用禁忌,可首选NOAC,也可选择华法林(I,A)。接受华法林治疗时,目标INR为2.0~3.0。华法林在预防高危患者的栓塞事件方面优于氯吡格雷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联合用药。

5.关于房颤的治疗,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一般而言,仅在术后发生房颤的患者应接受抗凝治疗

B.推荐决奈达隆用于永久性房颤的治疗

C.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若经至少一种Ⅰ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可行导管消融

D.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治疗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中,导管消融的IA类推荐即: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若经至少一种Ⅰ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可行导管消融。

CHA2DS2-VASC评分≥2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①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②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③HAS-BLED评分≥3(Ⅱa,B)。

一般而言,仅在术后发生房颤的患者不需要抗凝治疗。术前和术后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通常就足够了,术后的房颤通常是阵发性的,且往往会自发终止。

决奈达隆对节律控制的效果不如胺碘酮,研究发现,前者与永久性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相关。被中止的试验PALLAS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决奈达隆(mg/次,bid)治疗永久性房颤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决奈达隆与死亡风险增加2倍相关,与安慰剂相比,另外两个终点(卒中和心衰住院)增加了2倍。因此,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安全性警告,指出永久性房颤患者不应使用决奈达隆。

复律后窦律的维持方面:预防左心室功能正常且无病理性左心室肥厚的症状性房颤的复发,可选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或决奈达隆(Ⅰ,A);预防无心衰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性房颤的复发,可选决奈达隆(Ⅰ,A);预防心衰患者的症状性房颤的复发,可选胺碘酮(Ⅰ,B)。

推荐文章: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发布

房颤的临床评估,这些内容你都掌握了吗?

房颤中的心室率控制:当代观点

急性房颤的治疗,最新中国指南这样说

肥胖的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应该如何选?

医脉通编译自:YasmineS.Ali.FastFiveQuiz:KeyAspectsofAtrialFibrillation.Medscape.Sep13,.

参考资料:黄从新,张澍,黄德嘉,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2(4):-.

医脉通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哪里白癜风能治好
中医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gr/33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