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迅速攀升,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也更高。
在中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部分肿瘤的风险增高相关。因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肥胖也是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之一。我国年龄在4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3.2%。医路讲糖邀请同济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邹大进教授就如何有效控制超重、肥胖导致的相关疾病,如何有效管理患者的代谢紊乱问题进行探讨。
判断超重肥胖:早点“熄火”慢病的发动机
第一,国际上通用判断超重、肥胖的方法是,根据体质指数(BMI)来判断。BMI指数的计算方法很简单,计算公式是: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中国人的判断标准是:
BMI18.5属于偏瘦;18.5≤BMI24.0属于正常;24.0≤BMI28.0属于超重;BMI>28.0属于肥胖。
第二,判断是否有腹型肥胖,测量腰围:男性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5厘米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对代谢异常的影响更大。
如果是体重已经超出正常标准,确实要小心患上糖尿病。BMI越高的人,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一项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表明,肥胖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6倍,其作用甚至远大于遗传。超重/肥胖还是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严重脂肪肝和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认清肥胖危害:保持健康体重刻不容缓
近4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的升高。我国的超重诊断标准为BMI指数为24,但截至去年,我国居民平均BMI指数已经达到24.2,这意味着相当大比例的人群处于超重、肥胖状态,而这也必然会成为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在内的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动机”,肥胖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gr/1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