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JAHA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BMI过低或过


在稳定性冠心病(CHD)患者中,BMI过低或过高患者发生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最大,理想BMI为25~35kg/m2。

——10./JAHA..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超重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以体重指数(BMI)30kg/m2评估,肥胖是健康人患冠心病(CHD)的既定风险因素。此外,肥胖与许多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例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然而,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的增加与风险降低无关。另有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可能存在“超重悖论”现象,BMI较高的患者心血管预后较好。稳定性CHD患者的BMI与心血管结局之间的关联似乎不一致且复杂。

在最近一项对超过1,名长期随访的稳定型CHD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肥胖与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而超重与死亡率无关。在确诊CHD患者的二级预防中,关于理想体重和BMI的数据有限且部分相互矛盾。当前子研究的目的是对前瞻性稳定性(通过达拉普利治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试验进行事后分析,以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BMI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并可能确定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最佳BMI。

近日,发表在JAHA上的一项研究对前瞻性STABILITY研究(启用Darapladib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了事后分析,以探讨稳定型CHD患者的BMI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并可能确定预防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最佳BMI。

STABILITY研究STABILITY试验评估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抑制剂Darapladib与安慰剂相比,在成人CHD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结果是首次发生任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时间,包括MI、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然而,研究结果显示Darapladib的应用并不能改善主要终点事件,Darapladib组和安慰剂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利用STABILITY研究的随访数据,研究人员评估了15,名稳定型CHD患者(平均年龄64岁,19%为女性)的BMI与结局之间的关系。根据BMI对患者进行分层,其中1.5%的患者BMI<20kg/m2;19.4%的患者BMI为20~25kg/m2;42.8%的患者BMI为25~30kg/m2;25.1%的患者BMI为30~35kg/m2;11.2%的患者BMI为≥35kg/m2。在整个队列中观察到0.5%的患者存在严重体重不足。按BMI分层的风险因素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风险标志物,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糖尿病、高血压、既往血运重建、炎症生物标志物和甘油三酯,都与较高的BMI相关(P均0.)。与较高BMI患者相比,较低BMI范围的患者吸烟频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生长分化因子15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更高(P均0.)。此外,在稳定型CHD患者中,BMI<20kg/m2的全因死亡(HR=2.27;95%CI1.6-3.22)、CV死亡(HR=2.26;95%CI1.46-3.49)和心衰(HR=2.51;95%CI1.35-4.68)风险约是BMI为25~30kg/m2的两倍。与BMI为25~30kg/m2的患者相比,BMI为20~25kg/m2的患者与心血管死亡(HR=1.26;95%CI1.03-1.54)和全因死亡(HR=1.21;95%CI1.03-1.42)风险增加有关。BMI≥35kg/m2与心衰住院风险(HR=1.35;95%CI0.98-1.87)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P=0.11)之间没有明显关联,研究人员认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体重指数极低或极高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此外,BMI与MI或卒中风险之间没有关联。这项对稳定性CHD患者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没有证实心血管临床结果中存在的“超重悖论。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BMI25kg/m2时,心脏代谢和炎症危险因素分级增加;BMI在25~35kg/m2之间时,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最低,略高于目前预防指南中建议的水平;BMI极低和极高的患者风险最高,建议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95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