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进展改善认知障碍,降低CVD风险,多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疾病(CVD)和痴呆很常见,二者有一些共同的风险和保护因素。

CVD和认知障碍的联合预防策略可以同时减轻两种疾病的负担。FINGER研究(芬兰预防认知障碍和残疾老年干预研究)已经证实,联合预防策略可以改善认知障碍。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发表了FINGER研究关于多种生活方式联合干预策略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临床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和认知障碍在老年人中均很常见,且在发病风险因素上有共同之处。如何管理好这些风险因素,直接影响到全球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发病速度增加与否。

既往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试验,主要集中在单一生活方式因素上的干预上,例如已经得到公认的通过降压治疗获得心血管受益。研究也已证实地中海饮食干预在心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显著获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研究还未发现高危人群适度活动锻炼的有明显心血管获益。因此提倡多种生活方式联合干预,但这种多种生活方式联合干预的模式对于心血管病预后影响的大型长期随访研究较少。

过去十年中,FINGER研究采用了多种生活方式和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管理相结合的联合干预模式,首次发现2年期的多领域生活方式联合干预能为患者带来认知功能的获益。在本研究中,继续评估这种多领域生活方式联合干预模式能否降低新发心血管病事件(冠脉事件、卒中或TIA)的风险。

研究方案

FINGER研究是一项基于老年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者被1:1随机分配到多种生活方式联合干预组(下简称“联合干预组”)或定期健康随访组。研究为期两年。联合干预组的患者接受包括四项干预措施的联合管理(饮食咨询、运动训练、认知训练以及心血管病和代谢危险因素的管理)。

研究终点设定为偶发冠状动脉事件(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卒中(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TIA及其复合事件。在分析过程中主要校正了年龄、性别、教育、研究中心、基线抗高血压药物和?APOE-ε4基因型等协变量。并依据年龄、性别APOE-ε4、降压和降低胆固醇药物治疗进行亚组分析。

研究结果

年9月7日至年11月24日期间,共计例符合认知和其他合格标准的患者参与。患者随机分配到联合干预组(n=)或对照组(n=)。名参与者中有名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

2年试验期间,共计出现了99例偶发冠脉事件、例卒中和68例TIA。总共有23例受试者(干预组7例,对照组16例)出现冠状动脉事件和卒中/TIA复合终点事件。

平均随访时间(至诊断、死亡或年底)7.4年。共有例受试者死亡,15例死亡与冠状动脉事件或卒中相关(干预组6例,对照组9例)。

校正年龄、性别、研究区域和APOE后,既往心血管病史与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风险比(HR)2.30(95%CI1.66-3.18);卒中/TIA事件方面风险更显著(HR3.02,95%CI2.07-4.42);冠状动脉事件方面相对弱化(HR1.28,95%CI0.74-2.22)

在多种生活方式联合干预组中,观察到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所有类型事件发生风险均显著降低。校正年龄、教育、性别、APOE-ε4状态、研究区域和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后:

卒中/TIA事件风险显著降低(HR0.71,95%CI0.51-0.99)

冠状动脉事件风险降低不明显(HR0.84,95%CI0.56-1.26)

对合并或未合并心血管病病史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在有心血管病病史的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联合干预组的TIA、卒中/TIA复合终点、总心血管病事件风险显著降低。但是在无心血管病病史的患者中,这种联合干预的心血管获益却不是很显著。

进一步对不同年龄(69.3岁进行二分类)、性别、APOE-ε4携带者状态,以及高血压和胆固醇药物治疗情况进行亚组分析。在多变量校正模型中,观察到年龄(P=0.)和抗高血压药物(P=0.)与联合干预模式的相互作用。

联合干预的心血管获益在这两类人群中最明显:

年龄高于69.3岁的老年受试者(HR0.61,95%CI0.43–0.86)

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受试者(HR0.60,95%CI0.40–0.90)。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FINGER研究所提倡的多种生活方式联合干预模式有效降低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在有心血管病病史的患者和不考虑心血管病病史的老年参与者中,联合干预策略与总体心血管病事件(冠状动脉事件、卒中/TIA)的风险降低相关。

既往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受试者获益更多,这可能表明在这部分患者中联合干预的疗效空间更大。

目前设计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多因素生活方式干预研究很少,既往糖尿病预防研究的二次分析表明,超过10年对心血管病事件没有影响,但随访23年后心血管病相关死亡率降低。近期关于卒中/TIA后多因素联合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联合干预对卒中或TIA的复发没有影响,但对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有有益改善。

而FINGER研究的数据分析发现,尽管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心血管病风险因素水平没有直接差异,但联合干预模式带来心血管病风险的降低。这意味着饮食干预和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干预途径并非均通过传统风险因素介导。

基于这些结果,FINGER研究中的多种生活方式联合干预的获益似乎超出了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也可以应用于预防心血管病事件,尤其是在有心血管病病史的患者。

这提示,在既往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个体中,应更加强调二级预防措施。2年的生活方式干预也可能在既往无心血管病的人群中对卒中/TIA事件产生潜在效应,但需要在干预后很多年才能发现到这些效应,因此可能在事件风险较高的老年个体中观察到更明显获益。

引用文献

Effectofamulti-domainlifestyleinterventiononcardiovascularriskinolderpeople:theFINGERtrial.EurHeartJ.:ehab.doi:10./eurheartj/ehab.

作者:李玉昆 首都医科医院推荐阅读

干货

心衰合并糖尿病,最佳降糖药选择

干货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的机制、诊断和管理最新进展(上)

干货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的机制、诊断和管理最新进展(下)

干货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干货

房颤患者DOAC预防卒中,选择适宜剂量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干货

围产期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危险因素

进展

食用橄榄油除了对心血管有益,还能降低总死亡率吗?

进展

Olezarsen抑制载脂蛋白C-Ⅲ生成,对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

进展

乙酰胆碱再激发,能否作为冠脉痉挛针对性治疗的第一步?

进展

主动脉缩窄修复术后患者,出现运动高血压反应,该处理吗?进展

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将如何影响临床结局?

进展

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结局,GLP-1RA司美格鲁肽vs.利拉鲁肽,孰优孰劣?

病例

双分支传导阻滞患者频发晕厥背后真凶

病例

持续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衰的60岁男性一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97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