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百家讲坛章海芬走进你我,了解我们自


专家简介章海芬

上海交通大医院

科护士长

主要从事肾脏疾病“一体化”护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随访管理,血液净化护理,开设慢性肾脏病护理门诊。主要研究方向:营养管理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上海市血透质控专家组成员、中华护理血液净化专委会专家库成员、上海市护理学会血液净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肾脏病透析专业委员会护理委员会委员。

交大护理学院、杉达学院授课讲师。

授课视频

1

肾脏病患者往往被皮肤瘙痒、骨痛、骨折以及心血管事件所困扰,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引起了这一系列反应呢?追本溯源,就要从我们的肾脏说起。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代谢器官,虽然只有“拳头”大小,但作用非常重要。肾脏通过尿液排泄、调节水、钙、磷等平衡及调节内分泌的功能(通过分泌合成一些物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实现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作用。2

临床上,多种原因可能导致肾损伤,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肾损伤后,又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脏疾病、血液疾病、甲状旁腺疾病及骨病等。随着慢性肾病疾病不断地进展,肾功能不断下降,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可表现为水、钠、钾、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异常,以及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维生素D、骨代谢异常和血管钙化,即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3

那么,怎样判断你的平衡被打破了?最医院检查,并定期复查。

如果您处于慢性肾病5期

监测频率:

血磷(1-3个月)

血钙(1-3个月)

iPTH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3-6个月)

ALP

(评价骨病的指标,6-12个月)

血管钙化(6-12个月)

4

那么,高磷血症会带来哪些危害?研究表明,困扰CKD患者的一系列症状都是由高磷血症引起的。因此,血磷升高是危害的发动机,“磷”是钙磷代谢的中心环节。长期高磷血症会导致患者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管和软组织钙化、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危害巨大。

CKD患者血磷每升高1mg/dL,心血管钙化患病率升高22~62%,分别表现为冠状动脉、胸降主动脉及二尖瓣的病变,高磷血症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JAmSocNephrolFeb;20(2):]。而另一项研究表明,基线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的患者的死亡率是无CAC患者的4.45倍,因此,钙化越严重,死亡率越高[KidneyIntMar,71(5):]。在我国透析患者中,血管钙化的患病率高达77.4%,即每10个透析患者中就有近8人患有钙化。因此,透析患者要警惕血管钙化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危害。

此外,有研究发现透析患者血磷每升高1mmol/L,脑出血风险升高26%[StrokeSep,47(9):]。血磷升高的同时还会增加死亡风险,血磷平均每升高1mg/dL,会增加患者26%的全因死亡风险及50%的心血管死亡风险[ClinJAmSocNephrolDec,5(12):]。

5

怎样控制血磷升高?国内外多项指南均推荐降磷治疗的关键是遵循“3D原则”三管齐下:严格控制饮食磷摄入(Diet)、充分透析(Dialysis)、使用磷结合剂(Drug)。合理控制饮食是控磷的一个方面,患者通常可以选择磷蛋白比相对较低的食物、避免含磷的添加剂及采用合理的烹饪方法等措施以减少食物中磷的摄入,并避免营养不良。从饮食上严格限制磷的摄入是维持磷平衡的关键之一。然而,饮食干预并不容易实现,饮食限磷适用于依从性高且自控能力强的患者。而增加透析剂量、延长透析时间可以增加磷的清除,有效降低血磷,但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并不适合临床普遍开展。因此,大部分患者还是依赖于口服高效的磷结合剂来控制血磷。

6

一项研究表明,首次血透后90天内使用磷结合剂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达25%[JAmSocNephrolFeb,20(2):]。在磷结合剂的选择上,我国早年在临床中使用的含铝制剂虽然有效,价格低廉,但长期服用,再加上如果透析液中铝含量超标,会造成铝在体内蓄积,导致透析相关性脑病等不良反应发生。含钙磷结合剂长期服用已被越来越多数据证实会增加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增加冠脉、心瓣膜、软组织等的钙化,使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增加。

因此,近年来,新型非含钙磷结合剂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82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