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居助手
点击下方进入,老乡们都在等你
一、超重或肥胖
1概念
体重超重或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由于遗传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宣布肥胖为一种疾病。
2危害
1)寿命缩短:男性肥胖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女性是1.47倍。
2)危害心理健康:影响美观、生活不便,会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3)诱发疾病: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结石和癌症、内分泌、代谢紊乱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可以引起关节痛、浮肿、活动耐力降低等。
此外,肥胖还易使皮肤脆性增加,易发生皮炎、摩擦伤、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
肥胖严重威胁健康,医学界称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为“死亡四重奏”。
3原因(发病危险因素)
A、遗传因素:家族史。
B、不良生活方式:偏爱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睡前或夜间用餐,体力活动少等。
C、年龄因素:男性中年以后,女性绝经期后生理功能减退,代谢减低,体力
活动减少,而饮食摄入量未相应减少,造成摄入量超过消耗量而致肥胖。
D、精神因素:精神过度紧张及心理障碍,可引起食欲亢进,导致肥胖。
E、其他因素:药物、疾病等引起。
4症状与表现
A、男性肥胖多表现为“苹果型”肥胖,即内脏型或向心型肥胖脂肪沉积在腹部、臀部和背部;女性肥胖多表现为“梨型”肥胖,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大腿。
B、中度以上肥胖者可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嗜睡等症状。重度肥胖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浮肿、发绀、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
C、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痛风者可出现相应症状。
5防治
A、非药物治疗
(1)认识肥胖症的危害;认识到单纯性肥胖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认识治疗肥胖症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
(2)改变生活方式,矫正饮食习惯。要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半饱。
(3)控制总的摄入量,低脂、低热量、低嘌呤、低盐饮食,戒烟限酒。
(4)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加强锻炼。
B、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等
C、药物治疗,一般不提倡。
二、血脂异常
1概述
血脂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是指由食物摄取的脂类经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的;内源性是指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液的,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血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增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脂质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所以说高脂血症是高脂蛋白血症的反映。
2高脂血症分为四类
A、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胆固醇(TC)水平增高;
B、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
C、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水平均增高;
D、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低。
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所组成的球形大复合体。含有甘油三酯多者密度低,少者密度高。
3危害
高脂血症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它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性的、进行性的、全身性的。高脂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磷脂等脂类物质在大中动脉内膜沉积,使血管内膜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稍稍隆起的淡黄色斑纹或小块。这种病理改变可逐渐向血管壁深层扩张、沉积,使血管壁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损坏,并产生营养障碍,而引起病灶处坏死、变性、出血、破溃,并形成内容如小米样的脂质,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及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于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长期研究证明,高脂蛋白血症,特别是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因素。
高血脂与心血管疾病:由于高血脂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冠心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猝死等。
高血脂与脑血管病:高血脂引起脑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出现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合并有高血压病时,血压突然升高,可导致脑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
高血脂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胆固醇血症(TC)尤其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糖尿病并发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脂与脂肪肝:脂肪肝常合并血脂增高,高血脂、肥胖是形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4病因及患病危险因素
1、高血脂家族史者;2、肥胖者;3、中老年人;4、长期高热量饮食者;5、绝经后的妇女;6、长期吸烟、酗酒者;7、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易紧张者;8、患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5血脂异常的防治
非药物治疗:包括膳食、运动、减肥和心理、行为矫正等生活方式的调节,这是高脂血症的治疗基础,其中膳食因素很重要:影响血清胆固醇增高的主要因素是肥胖和过多的摄入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固醇。人体所需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家畜肉类(尤其是肥肉)、动物油脂、奶油糕点、棕榈油等。胆固醇主要来源有蛋黄、蛋类制品、动物内脏、鱼子、蛇鱼类,应少吃或避免。总脂肪主要来源有肉类(尤其是肥肉)、动物油脂、植物油。加强运动也是改善血脂异常的重要手段,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或保健品能够取代运动的持久作用。
推荐降脂食物:
A、黑芝麻含有亚油酸和卵磷脂,亚油酸可结合血中胆固醇,卵磷脂可促进甘油三酯在肝内的生物转换和物质代谢,并维持胆汁和胆固醇的溶解度。
B、山楂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及脂质在器管的沉积,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C、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可增加胆固醇从粪便中排出,大豆中含有皂甙的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D、生姜含有一种树油脂,可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生姜还有姜辣素,有很强的抗自由基作用。
E、大蒜大蒜中至少有6种有效成分可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
F、洋葱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和含硫氨基酸,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G、茶茶叶中含大量维生素C,茶碱及其它营养成份,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H、海鱼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的功效。
I、脱脂牛奶含有一种因子,可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奶中含钙丰富,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J、燕麦含有亚油酸、B族维生素、卵磷脂,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K、其它如萝卜、甲鱼、蘑菇、玉米、木耳、蜜橘、海带、蜂蜜、芹菜等都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药物治疗:
A、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可选用:胆酸螯合剂如消胆安;他汀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
B、高甘油三脂血症可选用:非诺贝特(立平脂),吉非罗齐(诺衡)。
C、混合型可选用:阿西莫司
降脂药大多有副作用,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一旦发现肝、肾功能受损,应立即停药。
三、脂肪肝
01
概述
正常的肝脏脂类含量约为肝湿重的3%-5%,其中磷脂含量占50%以上,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各占20%,胆固醇约7%,其余为胆固醇酯等。当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存积,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以上时称为脂肪肝。
01
分类
脂肪肝的病理改变可分为大泡型、小泡型、混合型、灶性型和脂肪肉芽肿等。其中大泡型脂肪肝最常见.
03
危害
当肝脂肪含量超过35%时,可出现肝内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纤维化、肝功能出现异常。
04
病因或发病危险因素
A、嗜酒:长期嗜酒者脂肪肝发病率约为57.7%;
B、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
C、肥胖:大约半数的肥胖者存在肝脂肪变性,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60%-90%;
D、糖尿病:2型糖尿病脂肪肝发病率约为50%;
E、慢性丙型肝炎;
F、药物及毒物引起及急、慢性肝损害的人;
G、长期应用类胆固醇激素、营养不良。
05
症状与表现
脂肪肝的症状与肝脏内脂肪的浸润程度明显相关。轻度脂肪肝可无任何症状,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特别是病程长者,症状明显。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部有压迫胀满感,脂肪肝合并胆囊炎、胆石症者较多见,可出现较明显的右上腹部疼痛和不适。约50%的脂肪肝患者(多为酒精性脂肪肝),可有各种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如末梢神经炎、口角炎等;约75%的脂肪肝患者可有肝肿大、转氨酶轻度增高,ALT:AST1,严重脂肪肝中约30%可出现碱性磷酸酶(ALP)增高。
06
脂肪肝的防治
必要时可服护肝祛脂药或保肝中药等。
四、高血压
1诊断标准
中国高血压联盟推荐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服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高血压。以非同日多次(二次或以上)复测平均值为依据,偶然一次不能诊断高血压。
2危害
患了高血压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可导致脑卒中或冠心病等,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
3高血压病存在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现象,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高”、“三低”。
1)高血压与心脏病:A、长期血压升高,加重左心室的负担逐渐肥大、扩张,心肌增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导致心力衰竭。B、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
2)高血压与脑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卒中,即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等。
3)高血压与肾病: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硬化、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4)高血压与其它血管疾病:可引起主动脉夹层、破裂,眼底动脉硬化引起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失明等。
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都合并高血压病,80%以上的脑梗塞病人,60%以上的冠心病人。以上病人侥幸不死,也会留下偏瘫的后遗症,给病人带来了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4病因或发病危险因素
A、体重超重或肥胖:体重超重和体重增加过快,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尤其内脏型肥胖,同时也是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B、饮酒:长期饮白酒达50ml/每天以上,也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少量饮些红葡萄酒可有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C、长期高盐、低镁、低钙、低动物蛋白质饮食;膳食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
D、长期精神紧张或超负荷工作,也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5高血压的防治
A、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会自我保健知识;
B、定期监测:35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要检查一次血压,以利早期发现血压增高,降低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C、预防超重和肥胖,保持理想体重,其中饮食(低盐、高钾、高钙、高动物蛋白质饮食如奶类、动制品、鱼类、菜果类)、运动疗法(保持规律有氧运动非常重要),运动降压效果最直接;
D、讲究精神卫生;
E、不吸烟;
F、药物治疗原则
血压降到正常血压水平(/85mmHg)或理想血压水平(/80mmHg);
保护靶器官: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脑、肾血管疾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24小时平稳降压:选择全天24小时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不良反应小,副作用少,服用方便,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能减少或逆转心、脑、肾及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药物。
降压药物有6种: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血管紧张剂Ⅱ受体阻滞剂,а受体阻滞剂。
以上药物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
点蓝字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白癜风专家问诊百姓放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