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防治常见病之我见


常见慢性病指不易治愈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包括肿瘤等。它们的形成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如果只追求表面的血压、血糖等指标改善的话,内脏、血管及全身细胞伤害仍然在不断积累,必然会发展至心梗、中风、癌症晚期等恶性阶段,威胁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慢性病的成因。现代医学大多认为慢性病主要是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其具体表现形式为细胞受到内外毒素侵害,特别是免疫细胞受到伤害,即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可以说,细胞受伤害,特别是免疫细胞受伤害是慢性病的主要原因。

再来解释一下所谓内外毒素。这里讲的内毒指代谢垃圾,如氧自由基、代谢后的有害物质、细胞基因恶变等;外毒指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物理、化学类毒素。中医将这两大类统称为邪毒,它的对立面克星就是正气免疫力。

氧自由基过多的原因主要是抗氧化食物摄取不足,即长期饮食过分精细,脂肪、蛋白质、糖份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入不足。

外毒类如病毒、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慢性感染,内毒细胞突变(即肿瘤)等都与自身免疫系统的清除能力相关,免疫力不足就是中医常说的正气虚弱。正虚则邪盛,邪毒多了,细胞损伤器官功能障碍,人体就会向疾病状态转化。反之,如果正气、免疫力加强了,身体逐渐向健康方向转化,所以保护好免疫力,就能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是健康的关键。

怎样保养免疫力防治慢性病。慢性病防治,首先取决于患者和家属能否掌握慢性病防治的知识,是否懂得以提高免疫力为主的防治方法,只要平时做到多懂点、少吃点,多动点,放松点,小毛病、亚健康及时调理好,就可以达到防治慢性病的效果。我们人体自有最好的药--自身免疫功能。下面简单介绍保养免疫功能,防治慢性病关键的六个方面:

一、注意心理平衡

良好的心理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焦虑、紧张、生气、心理压力大等负面情绪可使中枢神经,消化吸收、免疫等很多功能紊乱。因此,大家必须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什么事情都能放得下,每天开开心心,吃得下,睡得好,多动动,学会全面养生,身体自然会好。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此谓防治重中之重,不可不知。

二、注意饮食平衡

慢性病可以认为一部分是吃出来的,在饮食中蔬菜、水果、杂粮比例不够,脂肪、肉类、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因此需以素为主,荤素三七开,每餐七分饱、少食多餐为原则。就能防治饮食不平衡性慢性病。如台湾著名人士陈立夫先生患糖尿病后,增加生饮蔬菜和水果汁等自然疗法,不但控制了糖尿病,还活到岁。说明慢性病并不可怕,只是过去没有认识到是生活中抗氧化不足,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因此:饮食平衡是防治慢性病的基础。

三、注意动静平衡

人体适量运动和休息对调节代谢和免疫很重要,因此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量小了,效果不大,运动量过大反而对康复不利,如太极拳、游泳、慢跑、散步、按摩、保健操等各项运动,只有气血循环保持一定的速度,免疫才能正常,只有保证有规律的休息时间,免疫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工作,动和静不可偏。

四、注意防毒排毒

现代医学认为体外侵入的外毒,体内代谢的内毒,导致细胞损伤,不断积累形成各种慢性病。如果不注意学习防范,往往中毒引起疾病都不知道。例如国内著名健身教练马华,才30多岁,因接触装修污染,患病早逝就是惨痛的教训。具体内外毒知识很多这里不多说,我们应该注意多学习,积累适合自己的防毒排毒方法,争取减少各种毒素伤害,才有可能防治常见毒素侵害细胞形成的疾病。

五、注意遗传因素

我们每一个人因为遗传基因不同,就可能有不同的免疫能力,有的遗传免疫力就差,易患各种疾病。非细菌类疾病抗生素不起作用,常用的抗过敏药、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都只能减轻免疫反应症状,不能治愈疾病,过量使用后遗症很多。只有积极了解每个人的遗传免疫特性和状态,尽可能减少接触易过敏的物质,同时调理免疫功能,抵抗力增强就不易过敏和发生各种疾病。

六、注意医药伤害

目前西医对慢性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不解决根源,,如果用药不当,反而会出现伤害身体的各种问题。而中医虽然标本兼治,但要找到对症精通的好医生,真正帮助患者防治慢性病的不多,往往钱花了病没好。当下包括医生自己也不太清楚伤害少,相对有效的防治方法,而六面平衡防治思路就很值得研究。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诉我们必须先学习提高免疫力这方面的知识,全面防范致病的有关因素。即使患了慢性病,也应从根源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的全面调理措施,努力争取实现少药或不药而愈的防治思路。懂得这些防病治病的知识,特别是防治癌症、心梗、中风这类有益信息,一旦得病应理智选择绿色自然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案,找到这方面专家和好医生很重要,关键是自己清楚怎么做,事先学习知道该找哪一位专家,成为防病治病的行家。

近闻一位新区中年领导患皮疹,全身红疹奇痒难眠,中药、抗过敏药、大剂量激素连续两个月未能控制。偶遇一老者,听其详情,献方如下:一、告之不必紧张,此乃劳心伤神加饮食起居失常所致,嘱安心多休息、多开心即好一半;二、增加每天早晚马山酸奶各一瓶,补充肠内有益菌;三、薏仁、绿豆糊作辅食,茯苓、陈皮、白术煮水当茶饮;痒甚服大剂量维生素C。患者遵方立竿见影,红退痒消,二十天脱皮。患者谢。老者嘱,过劳易犯,宜平日养生,如有不适,不随便用抗生素,激素。用食物及时调理即可。可惜,精通此道、可靠、可信任的这类专家不知哪里可求助。

再如,沈飞集团老总罗阳,年仅51岁,心梗英年早逝,十分可惜。劳累可能只是诱因,冠心病症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冠状动脉粥样炎症没有及时抑制才是根源,心血管腔炎症狭窄劳累后突然加剧的情况下,心肌大面积缺血,心脏无法工作,大脑缺血,抢救不当很容易猝死。

有位朋友退休后,肠胃不好常拉稀、高血压、冠心病胸闷气短,靠西药控制症状,不知此症凶险。也是听一位老者告知,用西药的危害,建议学习全面养生,注意心态、营养、运动、休息。再尝试每天一瓶酸奶,30克茯苓煮水当茶饮,结果当月大便正常,胸闷好转,逐步减少高血压药量,致不服药血压也正常,半年后停茯苓,近期体检血压、心脏、肠胃均正常,自觉良好,可喜可贺可学。罗总如果能补点有益菌,喝点茯苓类的提高免疫力的菌类食品,即使劳累一点,也不会这么严重。可惜国家目前没有权威部门针对性的研究、推广普及,一般人谁敢轻易相信这么简单的食物组合能防治冠心病。再说冠心病是世界难题,具体怎样有效应用到每个不同的患者,也确实有段距离有待研究,期待有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yz/73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