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二级预防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表明,-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死亡原因。《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在和年,脑卒中在中国仍然是位列第1位的死因。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指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万人,同时每年新发脑卒中万人,每年卒中死亡人数万人,每12秒即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每年因中风而死的中国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可喜的是若预防得当,80%的脑中风可以预防。

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是避免二次卒中的关键因素。美国FDA批准4种抗血小板方案(即阿司匹林、双嘧达莫/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可用于预防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事件再发。本文主要介绍氯吡格雷在发挥抗血小板活性预防二次卒中方面的优势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是继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联合和噻氯匹定之后有效的卒中二级预防药物。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版》中指出氯吡格雷在预防血管性事件发生方面优于阿司匹林。对高危患者(曾发生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症状性冠状动脉疾病或糖尿病),其效果可能更加明显。卒中二级预防有效性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复方制剂与氯吡格雷预防脑卒中及血管性事件疗效相当;但阿司匹林与缓释双嘧达莫复方制剂的主要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风险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头痛是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复方制剂常见的不良事件,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年发表的MATCH研究和年发表的皮层下小卒中二级预防研究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疗法相对于单用氯吡格雷或单用阿司匹林在脑卒中再次复发方面具有略微优势,但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致大出血风险增加。因此现行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不建议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对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不仅可以评估患者使用双抗疗法是否优于单抗疗法,最重要的临床意义是CYP2C19突变等位基因携带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之后发生血栓的风险会大大提高,因此对于携带突变等位基因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不受CYP2C19基因编码的酶调控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双嘧达莫等。

基因诊断中心已开展CYP2C19基因检测,并得到医生和患者的信赖。CYP2C19基因检测的适合人群:

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的血栓风险较高的患者;

拟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

多血管病变的PCI;

已有支架内血栓史者;

临床高风险因素者,如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糖尿病、慢性肾病;

基因诊断中心

-(门诊)、(报告查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yz/68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