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病(IHD)。

一、发病原因

1.血脂异常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肥胖

5.糖尿病

6.年龄、性别多见于五十岁以上的人群,且发病率女性低于男性,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

7.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二、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是否即发生冠心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的程度。

一、症状

(1)典型胸痛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心前区疼痛、或憋闷感。发生心肌梗死时胸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常常超过半小时),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不典型症状包括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3)猝死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冠心病表现为猝死。

(4)其他可伴有全身症状,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现。

二、体征

(1)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2)急性心肌梗死体征①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不齐。②血压下降或休克。③肺部啰音、发绀、水肿等。

三、分期分型冠心病有5型。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

2、心肌梗塞型: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

3、隐性型冠心病:又称无症状冠心病。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

一、检查

(一)常用方法:

1.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

2.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负荷试验最常用,结果阳性为异常。但是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禁忌做此项检查。

3.核素心肌显像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则可提高检出率。

4.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5.冠状动脉CT多层螺旋CT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是一项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手段。

6.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

二、检验

(一)常用方法

1、血清高脂蛋白血症的表现(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增高);血糖增高等。

2、如出现心肌梗死可出现血清心肌酶检查的异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增高;尤其CK-MB增高;LDH1/LDH2>1等)有诊断价值。

3、心肌梗死时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都可增高。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①生活习惯改变: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②药物治疗: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③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要坚持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

(一)药物类型、临床常用药物名称

(1)硝酸酯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等。

(2)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替罗非班等。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璜达肝癸钠、比伐卢定等。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疗术中。

(3)纤溶药物溶血栓药主要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4)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5)钙通道阻断剂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控释剂、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等。

(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以及醛固酮拮抗剂。常用ACEI类药物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ARB包括: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

(7)调脂治疗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二)特殊用药:药物名称、用法

(1)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用药。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可间隔8~12小时服药,以减少耐药性。

(2)抗血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维持量为每天75~毫克,所有冠心病患者没有禁忌证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胃肠道溃疡患者要慎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坚持每日口服氯吡格雷,通常半年-1年。抗凝药物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疗术中。

(3)纤溶药物溶血栓药主要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可溶解冠脉闭塞处已形成的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血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

(4)β-受体阻滞剂既有抗心绞痛作用,又能预防心律失常。在无明显禁忌时,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的一线用药,剂量应该以将心率降低到目标范围内。β受体阻滞剂禁忌和慎用的情况有哮喘、慢性气管炎及外周血管疾病等。

(5)钙通道阻断剂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和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

(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以及醛固酮拮抗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近期发生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应当使用此类药物。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压偏低。

(7)调脂治疗调脂治疗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在改变生活习惯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为下降到80mg/dl。

往期回顾

1.心力衰竭

xxg团队

赞赏

长按







































白点医院网络咨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yz/23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