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7日,由高润霖院士牵头的一项研究在线发表于《IntJCardiol》杂志。该研究称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二级预防会随时间而降低,确保患者出院后的用药及解决低收入患者困难可增加治疗依从性。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预防CVD二次事件是降低CVD负担的有效手段。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可控制风险。预防复发心血管事件是解决中国冠心病负担不断增加的重要手段,但关于我国ACS后进一步预防治疗的信息较少。
研究者分析了我国17个省份70家医院例ACS患者的基线和随访6、12、18、24个月的数据。研究者描述了心血管预防药物的使用、危险因素控制、后续预防随时间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该研究中定义联合用药方案: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他汀和任何降压药物。根据当时的指南,5项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是:BP/90mmHg、总胆固醇4.5mmol/L、体重指数(BMI)25kg/m2、不吸烟、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30分钟,≥5次/周)。
本研究目的:1、评估我国ACS事件发生后心血管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和长达24个月的危险因素控制程度;2、评估年龄、医院是否存在差异;3、探索在ACS后12个月预防药物使用下降的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例患者有长达12个月的随访数据。出院时,86.1%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和降压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该联合用药方案的使用比例在12个月下降至68.0%,59.7%患者继续使用至24个月。
医院相比,医院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联合用药方案(出院时分别为90.1%和79.5%,P0.;随访12个月时分别为71%和64%,P0.)。
随访12个月时,25.2%患者的五项风险因素均得到控制,与院内时相似。出院时处方降压药物和他汀是随访12个月时继续使用最强的预测因素。收入较低患者的这两种药物使用均较少。
本研究有三个主要发现:首先,ACS患者出院后心血管预防药物的使用持续下降,出院后前6个月下降幅度最大。其次,随访12个月使用他汀和降压药物的最强预测因素是出院时使用这些药物,这强调了早期考虑和启动预防药物的重要性。最后,ACS后1年内只有1/4患者达到≥4项目标危险因素控制。
该研究发现前6个月预防药物使用下降最大,这提示了解决心血管预防治疗的潜在机会窗口。该研究结果与年中国家二级和医院门诊ACS患者的BRIG项目一致。出院时接受他汀是长期使用的强效预测因素,所有ACS患者(不含禁忌症)入院后均应接受他汀,这强调了院内开始治疗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的一些局限:1、80%的12个月随访率可能会影响估计的治疗率;2、随访数据是在旨在改善ACS患者治疗过程的干预研究中获得的;3、使用自我报告的血压和胆固醇数据可能对阳性结果产生一些偏倚。
该研究结论指出,ACS后心血管预防治疗使用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最大的比例下降是在前6个月。迫切需要确定和实施干预措施,以解决中国心血管预防治疗的差距。为了确保出院患者接受这种联合用药方案,解决低收入者的困难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差距。
参考文献:
AtkinsER,etal.UseofcardiovascularpreventiontreatmentsafteracutecoronarysyndromeinChinaandassociatedfactors.IntJCardiol.Mar27.pii:S-(16)-1.doi:10./j.ijcard..03..[Epubaheadofprint]
转自:嘉音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yz/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