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不同分支阻滞的识别,3分钟速读


室内传导系统可分为三个分支,即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不同分支发生阻滞时会在心电图上留下不同的线索。该如何识别不同的分支阻滞呢?文本或可提供借鉴。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1心室正常传导顺序

注:由房室结向下,沿希氏束分别向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左束支又可分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

HIS:希氏束;LBB:左束支;RBB:右束支;LAFB:左前分支;LPFB:左后分支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细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不应期较左束支长,故右束支传导阻滞比较多见。

1.常见情况

少数完全健康者;

右心室扩张或肥厚患者;

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

心肌慢性炎症或退行性变。

2.心电图特征

图2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1

(1)QRS波时间延长

QRS波时限>0.12s,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时限<0.12s,为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QRS波形态改变

V1和V2导联起始部分是正常的rS波,继以一个宽大的R波,右胸导联出现一个由rsR’波组成的“M”型波群;

V5和V6导联的前半部分正常,后半部分出现一个宽阔、粗钝的S波。

(3)ST段与T波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由于除极和复极改变,在具有宽而粗钝的R或R’波的导联(如V1导联)中,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在具有宽阔、粗钝的S波的导联(如V5导联),可出现ST段抬高,T波直立。

图3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2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滞。

1.病因

多为器质性心脏病。

2.心电图特征

图4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1

(1)QRS波时间延长

QRS波时限>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时限<0.12s,为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2)QRS波形态改变

V5或V6导联R波增宽,顶端粗钝或切迹;

V1、V2导联S波宽钝;

可有电轴左偏

(3)ST段与T波改变

在具有宽而粗钝的R或R波的导联(如V5导联)中,可有ST段压低,T波倒置。

图5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2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电轴左偏-45°至-90°;

Ⅰ、aVL导联呈qR型,且aVL导联的R波幅度>Ⅰ导联的R波幅度;Ⅱ、Ⅲ、aVF呈rS型;

QRS波不增宽或轻度增宽,一般不超过0.11s。

图6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图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电轴右偏+90°至°;

Ⅰ、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

QRS波不增宽或轻度增宽,一般不超过0.11s;

单纯的左后分支传导阻滞胸前导联QRS波无明显改变。

图7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图

双分支传导阻滞

理论上讲,每侧束支阻滞可有一、二、三度之分,如果每侧束支阻滞程度不一致,必然会出现多种形式的组合。如果考虑三个分支,则更为错综复杂,因此仅就双侧束支阻滞进行讨论:

出现双侧传导阻滞时,如果为相同程度传导延迟,则可表现为PR间期延长,QRS波正常。

双侧传导阻滞程度不一致(仍为一度阻滞)时,则PR间期延长,并有慢的一侧束支阻滞的QRS波改变,PR间期延长程度取决于较快一侧的房室传导时间。

图8所示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但其PR间期延长。因此要考虑其右束支是否也存在阻滞,只是右束支阻滞的程度较轻,所以在心电图上呈现左束支阻滞图形。此时应考虑患者有无原发病,如冠心病或其他病变。一旦右束支阻滞加重,则患者危险性较大,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图8阻滞程度不一致的双侧传导阻滞心电图

一侧为一度,另一侧为二度,或两侧均有二度阻滞,或一侧为二度,另一侧为三度,将出现不同的房室传导和束支阻滞图形,此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侧完全阻滞,即为完全性房室阻滞,房室脱节,QRS波宽大错综,起搏点在束支的远端,一般心室率在40次/分以下。

结语

单纯的右束支、左束支阻滞(包括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阻滞),可通过心电图进行判断。然而,一旦出现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会给临床带来很大困扰,临床医生应积极应对。

参考资料:卢才义、史成龙.分支不同程度阻滞的识别.GW-ICC.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yz/103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