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心绞痛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胸口闷胀、心悸、压疼甚至连左肩、左上肢、无名指和小指都会痛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心血管综合疾病
除血管狭窄外
在导致心绞痛的原因中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冠状动脉慢血流
SO,今天为大家科普的
就是冠状动脉慢血流
为什么要特别科普冠状动脉慢血流?
一句话就是:慢血流的防治对心梗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解释起来就是这样的:一部分心梗的发生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一样,血管慢慢闭塞导致的。实际上,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心梗在发生之前其血管狭窄的程度并不严重,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导致血管完全闭塞在瞬间完成。慢血流的冠脉也可以由于冠脉痉挛等原因瞬间导致无血流,即心梗的发生。
好啦,接下来就是科普时间啦!什么是冠状动脉慢血流?
冠状动脉慢血流由心血管医生塔姆贝于年首次提出,是指患者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行诊断性冠脉造影后,心外膜冠状动脉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而远端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有啥特点?
1.症状普遍与心绞痛高度吻合。
2.各种心脏检查提示心肌缺血,静息心电图提示异常缺血改变,有些平板运动试验还呈阳性。
3.这类患者中有些直到做了造影,都显示大血管通畅,即使有狭窄也远没有到需要支架开通的程度。
造成慢血流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曾春雨说,从仅有的研究资料推论,可能发生机制包括微血管病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等。
1.微血管病变。微血管血流阻力增加可能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微血管血流阻力增加,除了与病理形态学改变有关之外,微血管痉挛也是重要病理因素。
2.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内皮释放的一氧化氮可以舒张血管平滑肌,起到调节血管舒缩的功能。慢血流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受损。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冠状动脉慢血流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一种表现形式。早期冠状动脉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以使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减低、血管阻力增加而出现血流缓慢。
同时,血管的炎症反应以及血小板的增多都会加剧慢血流的形成。
哪些因素会影响慢血流?
曾春雨指出,虽然慢血流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运动减少等均为其发生的原因。
1.吸烟。吸烟使一氧化氮失活,可能使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及冠状动脉痉挛。
2.肥胖。大量研究表明脂肪组织是一活跃的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能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生物活性介质损伤动脉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3.尿酸水平增高。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食物中的嘌呤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分解而来。尿酸的形成往往伴有氧自由基、过氧化氢等活性氧生成,参与炎症反应灭活一氧化氮,从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至于血管内皮功能不良,造成冠状动脉血流缓慢,其次高尿酸水平增加和放大氧化应激反应,损伤内皮功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结晶析出,沉积于血管内皮,直接损伤血管内膜,诱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高尿酸血症还可降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4.与冠状动脉扭曲系数、冠状动脉远端分支数、抑郁焦虑状态等因素相关。
诊断和治疗
虽然这是医生的事,但作为一个病人还是需要了解一下的。诊断性冠脉造影仍是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有效标准,其方法包括通过TIMI血流分级法和TIMI帧数法来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确诊该病,主要看造影的血流。如果经过三个以上心动周期,血流才走到血管末端,基本可以确定是慢血流。
至于如何治疗,临床上治疗基本思路是:改善微血管功能—抗血小板聚集—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心肌代谢。
1.抗血小板治疗。代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容易引发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小血管或者外膜血管。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预防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形成。
2.他汀类药物。代表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临床采用他汀药物治疗慢血流可有效降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起到较好的抗炎效果,参与内皮损伤后的修复,改善其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3.血管扩张剂。代表药物硝酸甘油、尼可地尔。血管扩张剂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尼克地尔是一种具有硝酸酯类作用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PCI手术期心绞痛的发作,预防围手术期慢血流。
4.中药治疗。代表药物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能增加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弱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同样,中药温阳活血方也可提高慢血流患者的疗效,改善慢血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和临床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