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害与预防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771.html

动脉与静脉就像一棵树,遍布于人体除毛发、指甲、角膜外的各个部位,为全身运送营养素和氧气。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最早提出血液“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理论,比英国人哈维于年发现血液循环早年。动脉硬化病是指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窄或扩张(动脉瘤)的全身性病变。几乎所有的慢性病均与血管健康相关,动脉硬化的死亡率高达52%(胸主动脉瘤的降主动脉瘤破裂%死亡。腹主动脉破裂24小时60%死亡,48小时80%死亡)。动脉硬化根植于少年,发展于中年,发病于老年,动脉硬化不只是病理性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也会逐渐“老化”,(血管每年会变窄1%~2%,为生理性的血管老化)虽然这是正常的生理进程,但因为持续发展,也会出现病变。

一、病因病机

动脉粥样硬化虽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良生活方式仍然是形成本病的关键因素。

既往的认识是,脂肪阻塞了血管而致动脉粥样硬化。最新的研究显示,血管内皮(膜)损伤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血管内皮损伤后,脂类物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及斑块(内皮未损伤胆固醇就不易在血管壁沉积,内皮损伤胆固醇不高也可产生血管斑块)。如果把血管比着水管,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质就是水垢、淤泥,水垢、淤泥长期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硬化(钙化)与斑块,使血管失去弹性,血管壁增厚、血管管腔狭窄,引起血压升高和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引起人体机能全面退化,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1.饮食因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致脾虚胃弱,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膏脂)失于输布,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津液从浊生痰,阻塞脉道。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熏制、腌制以及高糖、高嘌呤、高蛋白、高盐食物损害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不吃早餐既会引起低血糖,还会使胆固醇脂蛋白沉积,引起血管硬化。

饮酒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交警查酒驾,饮酒者几小时以后,抽血还能查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是明证),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斑块形成,血管硬化。

2.香烟(包括油烟)中的有害物质导致血液中弹力蛋白酶增多,进而降解血管中膜弹性蛋白,使血管中膜变薄、变硬而失去弹力。

3.咄咄逼人、争强好胜、急躁冒进、激动、紧张、压力、焦虑、着急、悲伤、兴奋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升高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血管硬化;激烈的情绪变化还可引爆动脉瘤而致猝死。

4.久坐、久卧,运动不足,引起血脉瘀滞,血管弹性下降,血管硬化。

5.昼夜颠倒,打乱血管生物钟,导致血管紧张,血管内皮损伤。

6.各种污染可导致组织缺氧,导致动脉内皮损伤,动脉硬化。

7.年龄因素:血管弹性大约可维持70年左右,随着年龄增大,血液中弹力蛋白酶会增多,进而降解血管中膜弹性蛋白,使血管中膜变薄、变硬而失去弹力,引起血管硬化甚至血管瘤。

二、诊断与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大,但又具有隐匿性,轻中度可能完全没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血管狭窄、堵塞;二是血管扩张(动脉瘤)、破裂。

一般动脉硬化征兆:爬楼时胸闷胸痛、间歇性跛行、短暂意识丧失、男性晨勃次数减少。检测血压脉压差大、双侧血压相差10mmHg以上、双下肢血压较双上肢血压低(正常人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

1.眼球结膜动脉硬化为白睛血丝(新生血管)或靠近角膜处片状出血。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分视网膜动脉阻塞和视网膜静脉阻塞两类,视网膜静脉阻塞致血液回流瘀滞可致黄斑病变。视网膜动脉阻塞(眼中风)引起视神经缺血,表现为单眼视力突然下降或失明,视神经缺血表现为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2.内耳终末动脉硬化狭窄导致耳鸣、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失眠、眩晕,内耳终末动脉阻塞则单耳突聋。

3.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脑动脉的硬化、狭窄(颈动脉听诊可闻及高调吹风样杂音)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双侧脉搏强弱不一致,有锁骨下动脉狭窄,重者锁骨下动脉闭塞。一旦供应上肢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供应相应肢体的血液无法正常通过而缺血,会出现胳膊发沉,手指麻木发凉,握物无力,晚期出现一侧胳膊肌肉萎缩。由于患侧上肢发生缺血,椎动脉通过交通动脉将大脑中的血液“盗”过来补充患侧上肢的缺血,造成脑缺血,表现为头晕(眩晕)甚至头痛,活动时加重,最终导致脑梗塞,危及生命。

脑动脉硬化和或堵塞引起脑供血不足,会致脑细胞坏死,轻者发生腔隙性脑梗塞、血管性痴呆,重者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甚至猝死。

4.主动脉硬化易致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等紧急病变。腹主动脉瘤则是藏在腹部的不定时炸弹,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瘤体增大压迫组织或器官时可出现腹部不适、腹部(脐周)胀痛波及腹股沟、两胁或腰背部,或肠梗阻。B超及CT、核磁血管成像检查可确诊。

5.冠状动脉硬化会引起心血管狭窄、心绞痛,心肌梗塞超过30分钟可致心肌不可逆坏死而致猝死。

6.肾动脉硬化、狭窄会引起突发难治性肾性高血压和肾萎缩、肾功衰竭。

7.外周动脉粥样改变和平滑肌增生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发生肢体循环障碍,表现为肢端发凉、握力下降、小腿抽筋、间歇性跛行、肢体静息痛。重者可致外周动脉闭塞(ASO),甚至因坏疽而截肢。

8.腹腔内动脉硬化,尤其是腹腔内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硬化,导致肠管的血液供应减少。胃肠血管缺血的一般表现为腹胀、便秘,急性缺血性肠病(肠中风)的主要表现为突发的急性腹部剧烈痉挛性绞痛伴有便意或便血。

9.男性生殖器动脉硬化可导致阴冷及性功能障碍。

10.检测:①颈动脉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加强CT与颈部血管核磁可检测斑块大小、性质与血管狭窄程度。②动脉硬化检测技术(PWV)及踝臂指数可监测血管年龄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血管狭窄率。④听诊锁骨下动脉、颈动脉、眼动脉、椎动脉可闻及高调吹风样血管杂音。⑤脑血流图可检测脑缺血状况。

三、维护血管健康的方法

人体的血管总长约10~12万公里,畅通的血管,是维持生命的生死通道。19世纪法国名医卡隆尼斯说:“人与动脉同寿”。当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管硬化、梗塞坏死的时候,也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所以,动脉硬化是人类寿命的第一终结者。过去,往往重视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其实,血管硬化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一旦出现血管粥样硬化是不可逆的。溶栓、取栓、支架、搭桥等手段并非一劳永逸,因为这些手段只疏通了一小段血管的问题,相当于给瘀泥阻塞严重的河道清除了瘀泥,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如果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影响血管的危险因素存在,就会继续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暂时疏通的血管可以继续硬化长斑块,会再次狭窄并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细节决定生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除危险因素,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血液,才能有效保护血管,预防生命管网硬化和衰老,成为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治本之策。

1.合理饮食,低脂低糖低盐。

日常饮食应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类食物,少吃动物内脏、火锅等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食物,少吃富含果糖的果汁(宜吃天然水果)、人造蜂蜜、人工甜味剂。少吃太咸及辛辣刺激食物,不吃熏制及腌制食品。平常应注意补水防止血液黏稠。同型半胱氨酸是蛋白质(氨基酸中的蛋氨酸)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使细胞过早老化,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多吃富含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红苋菜、菠菜、芦笋、豆类、苹果、柑橘等食物能加速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而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保护血管内皮,预防血管硬化。富含膳食纤维、β-葡聚糖的燕麦、黑麦等粗粮、蔬菜能增加肠道益生菌,有利于脂肪、胆固醇的排泄,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大豆、鸡蛋中卵磷脂能把胆固醇溶解到血液中,促进胆固醇排泄,是血管的清道夫,大豆中的胆碱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富含花青素的紫芸豆、紫葡萄、蓝莓、紫薯等食物有抗氧化、保护及修复血管内皮作用,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单不饱和脂肪酸、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的鱼油、三文鱼、小黄鱼、小银鱼、海参、秋刀鱼、鲈鱼等食物有助于调节血管张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弹性和顺应性,能促进钠盐排泄,减少血管损伤。一氧化氮可以促进血管扩张,保持血管弹性,软化血管。降低血小板粘性,降低单核白细胞粘性,减少动脉壁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减少坏胆固醇,减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血管内皮直接释放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足,血管就会扩张,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硬化。一氧化氮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加速血管衰老。精氨酸在氧气的作用下可合成一氧化氮,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的功能。血管内皮最易受自由基损伤,富含精氨酸、锌、硒、卵磷脂、谷氨酸的核桃、大豆蛋白、榛子、花生等坚果能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苦荞中的芸香素可增加血管内皮完整性,保护血管。黑木耳、洋葱、茼蒿、香菇、菠萝、西红柿、葡萄、橘子等食物含有少量类似阿司匹林的水杨酸抗凝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绿茶中的茶多酚抗氧化、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保护血管内皮,降低体内炎症因子,预防血管硬化。富含槲皮素的苹果、蓝莓、车厘子、柑橘、乌树叶等紫色食物扩张血管,预防血管硬化。荞麦苗富含芦丁、茄子富含维生素P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有软化血管,使血管充满韧性,维持血管年轻。含钙高的食物有助于脂肪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富含锌和硒的西柚、橙、苦瓜、大蒜、蓝莓、瓢尔白等,能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动脉硬化。

过量摄入磷元素会阻止骨骼对钙的吸收而引起钙盐沉积血管,引起血管钙化。纳豆等发酵食品中的维生素K2能让钙沉积到骨骼中,避免钙盐沉积血管,预防血管钙化。

2.坚持适度运动。

长期不动既影响血流运行,还使血中水分减少,可致血浆减少15~20%,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产生血栓和血管阻塞。坚持有氧运动可建立侧支循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管紧张功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促进血管健康。坚持运动能有效促进钙分布到骨骼,避免引起血钙增高引起血管钙化。

3.精神乐观,心态平衡,能有效维护血管健康。

4.戒烟限酒能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动脉硬化。

5.顺应自然,减少熬夜,勿扰乱血管昼夜生物钟。

6.动脉硬化患者特别是伴有下肢静脉闭塞、静脉曲张、糖尿病足、以及皮肤有伤口及溃疡、高龄、孕妇、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泡脚和有创治疗,洗脚水温度一般不超过40°,以免损伤血管。

7.不宜拍打、按摩(压)头颈部、四肢表浅血管,以免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病变。

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就会增加和加重斑块的形成,血管就会变得脆弱易破。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血糖越高,动脉越硬化。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收缩压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血尿酸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加速其发展。所以尿酸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越高,冠心病越重。终生系统控制好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血糖越高,动脉越硬化)、高血压、高体重(肥胖患者动脉硬化占61.7%)五高及牙周炎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动脉硬化。

9.患病后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频繁输液及静脉注射穿刺血管会造成血管壁直接损伤,输液药物由静脉至动脉也会损伤动脉内皮。

10.常晒太阳,阳光能够改变一氧化氮在血液和皮肤中的含量,进而达到保护血管内皮和降低血压。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引起血管收缩、损伤血管。

11.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壁就会变硬或长斑块,血管壁就像被虫蚀一样变薄,血管管腔变细。各个硬化的血管遇上腹压、胸压增高后就会爆裂出血死亡。所以要避免便秘、剧烈运动、大声唱歌、喊山、吊嗓子、咳喘等增加腹压及胸压的动作,防止硬化的血管破裂。

12.5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做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腹主动脉血管超声,可早期发现病变。

13.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发生心梗、脑梗、眼梗、耳梗、肠道血管梗塞、肢体血管梗塞、血管破裂等先兆症状时,要在正确的时间,医院,进行正确的治疗,错过最佳时间就会危及生命。

本文节选自《张耀医学新悟》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57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