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0145.html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最主要慢性并发症;而导致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如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等,同样也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与心脏病是一组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疾病,只有更好地了解这两种疾病,才能更好地控制、治疗它们。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两者危险因素也相同
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冠心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大约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从病理改变来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病理变化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基本相同,但累及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多、狭窄程度也较重、易发生心肌梗死,而且临床症状不典型,甚至没有症状。但调查表明,糖尿病心肌梗塞病人发生心脏骤停、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心肌梗塞。
糖尿病人常伴有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肌微血管病变,表现出静息时心率增快,活动时变化不大,深呼吸时心率差异也减少,从卧位快速起立时心率的加速反射减弱等特点。但心肌微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使得心肌可有广泛缺血、变性、坏死和纤维化,而患者心脏不适的感觉较普通冠心病患者不明显,易被误诊,发生猝死的几率也大。
众所周知,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量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是导致冠心病的最常见危险因素,而这些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发病的共同生理基础相同,即内皮功能紊乱。
例如,长期的高血糖状态,特别是餐后高血糖,对组织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尤其是对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而脂代谢异常也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面对这一对互相影响的疾病,注意劳逸结合,低脂肪、高纤维饮食,戒烟酒,逐渐减肥,适当做有氧运动。同时,重视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和纠正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配合医生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具体治疗须从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两方面着手,同时管好“祸源”——控制血糖,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药物治疗总结出了新的“五架马车”,即控制血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控制体重,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1、控制血糖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糖药,各种积极措施将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也要避免低血糖,因低血糖可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对于大多数患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目标为HbA1C7%;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
当然,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控糖目标,不是千篇一律的。在选择药物上也是个体化的,绝不可因为这个糖友用了某个药,自己就照搬,这是万万不可的,用药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量体裁衣”,个体化治疗。
2、控制高血压
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项目)研究表明,糖尿病伴高血压者,收缩压每下降10mmHg,并发症可明显减少。流行病学分析,严格控制血压所获益处优于一般控制,但收缩压与并发症发生间无明确阈值,建议理想控制血压为/80mmHg以下。建议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降压。
3、纠正脂代谢紊乱
调脂干预治疗,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糖尿病学会按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重要性制定的优先顺序为:①降低LDL胆固醇。②升高HDL胆固醇。③降低甘油三酯,控制血糖。④混合高脂血症首选改善血糖控制。
4、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至关重要,也是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键,切不可擅自停药。当然,患者也应警惕出血的情况(如大便颜色的改变,牙龈出血的情况、皮肤有无瘀斑等),一旦发现出血的迹象必须立刻就医,调整治疗。
5、控制体重
除了生活方式的管理外,在选择降糖药的时候,应尽量选择不增加体重的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贯穿始终的是生活方式的管理,要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1、清淡饮食
饭吃八分饱,要有适度饥饿感;减少膳食脂肪,多食蔬菜、五谷杂粮等。超重和肥胖者6~12个月减轻体重的5%~10%;男性腰围控制在≤90厘米、女性控制在≤85厘米。
2、戒烟限酒
远离烟草,珍爱生命,吸烟越多,得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越高,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是有好处的。另外,饮酒不应过量。
3、科学运动
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遵循有氧运动的“”:每天运动1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天,每周运动5天,运动时适宜心率=-年龄。
4、心态平和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冠心病防治还存在哪些误区?
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看似简单,但并不为广大糖友所接受。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实际上存在许多误区,下面简单总结一下,希望对广大糖友有帮助。
误区一
血管堵了,放了支架就完事大吉了,病就彻底好了,什么药物和生活方式的干预,都是多此一举。
支架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治疗,支架治疗疏通了狭窄血管,但并未改变导致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因,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仍可能再次出现冠脉狭窄,乃至冠心病很多患者存在多处冠脉狭窄,相对不太重要的狭窄部位通常不放支架。每例支架术中,约有10~15例病人出现再狭窄,常常发生在1年内。
事实上,装支架并不能一劳永逸,支架术后还常常会面临着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尤其是不控制危险因素的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出院后也不能放松,要警惕复发!
不仅如此,急性期通过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但出院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仍然很高。出院后稳定期6个月内死亡、中风和再次住院率高达25%;4年累积病死率为22.6%,死亡病因中50%为再发心肌梗死。
误区二
忽视冠心病发作症状,没有及时就医。
出现心口疼等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却认为是小毛病,以为吃“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就能挺过去,未及时就医,这可能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一旦出现疑似冠心病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误区三
心绞痛发作时尽量不吃药,担心经常吃,重的时候就会没效了。
心绞痛发作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及早服药;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次数很多时,才有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不会形成耐药性,但服药缓解后,应及时就诊。
误区四
患者认识到高血糖对心血管的损害,固执地把血糖降至正常,甚至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也不在乎。
低血糖之所以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是因为人体尤其是老年人在低血糖应激状态下,心肌耗氧量增加,收缩力增加,冠脉压力增高,促使附壁斑块破裂出血或脱落,以致血栓形成。因此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血糖控制应该放宽标准,空腹7-8mmol/l,餐后10mmol/l即可。
总之,糖友们,即使高血糖没有症状也是需要治疗的,控制了血糖,也就是保护了心肌,当然血糖的控制也应有度,应因人而异。另外,冠心病植入了支架,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恰恰是治疗的开始,一定坚持生活方式和药物的治疗,这样糖友们才可以乐享糖尿病的“甜蜜生活”。
推荐阅读
1、糖尿病会遗传吗?传男不传女?
2、降糖药不管用?可能是这几点要好好检查下
3、糖尿病自愈了?恐怕没那么简单
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解锁更多惊喜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5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