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所有人,这些疾病要预防起来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立春季节,万物复苏,但春寒料峭,立春后依旧是疾病多发的季节。近日,小布医院了解到,由于今年的低气温,加之肆行的流感病毒,致使呼吸道疾病患者比往年同比增长20%,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比增长10%。

呼吸道疾病患者注意自身防范

  市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妥建军告诉小编,这段时间气温骤降,天气变化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有明显增加,在住院的患者中,患有肺炎、哮喘、肺心病等疾病的患者都有。而在诸多呼吸道疾病中,较为典型的是慢阻肺。“有不少患者没有注意防护,因感冒、肺部感染等原因引发了慢阻肺,在出院以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入院。”

  “每年11月至来年3月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病高峰,一场普通的感冒就会使慢阻肺‘雪上加霜’。”妥建军说。

究竟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会有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受其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可能会下降,严重的可能会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那如何防治慢阻肺呢?

  妥建军建议,未雨绸缪,提前预防对慢阻肺患者尤为重要。由于慢阻肺是没有办法根治的,所以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不能“见好就收”,一定要坚持长期规范的治疗,这才能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

  处在稳定期的患者,应该坚持长期使用基础维持药物来预防急性加重。除此以外,对于环境温度的变化,患者要及时防寒保暖。

  妥建军特别强调,年老体衰、抵抗力低下的患者,要适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均衡饮食,改善营养状态,因为慢阻肺并不仅是肺部疾病,还会引起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疾病。所以,患者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尽可能避免病情的复发。”

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要留心

  雨雪天气过后我市气温持续走低,“放倒”了不少心脑血管患者。市民费大爷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年66岁的费大爷因左侧肢体障碍入住市一院神经内科。“2天前,左手突然有些不灵活,紧接着都无法走路了。”费大爷说。

  因为费大爷有5年的糖尿病史,然而他在此之前并没有对自身的糖尿病情况引起重视,也从未按时吃药与治疗,经过一系列的检查,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凝远告诉他:“左侧肢体障碍一方面是糖尿病并发症引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气温低血管收缩导致的脑梗死。”医院就诊,没有导致左半边肢体的彻底瘫痪。

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诱因是什么?又有哪些“前兆”?

  “低温天气极其容易诱发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尤其是老年人,血管遇冷后收缩,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诱发脑梗塞,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比平时高两三倍,所以慢性病患者应高度   张凝远提醒市民,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戒烟限酒尤为重要,在日常饮食中应以低盐低脂,多吃新鲜蔬菜瓜果为主,同时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上的大波动。

  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被,外出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其次,也要密切监测自身各方面疾病的情况,例如血糖、血压的变化。”

  2月份恰逢新春佳节,人口流动极为频繁,人们外出探亲访友、旅游、聚餐机会增多,不少疾病都处于高发期,这些预防小知识,一定要收好。

1

流行性感冒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和浙江省疾控中心评估分析,预计年1月下旬至2月初,流感活动水平仍会维持在峰值水平。所以望广大市民加强预防。

1.注意防寒保暖。近期寒潮来袭,市民更应加强防护。

2.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如做好家居和办公场所的通风、勤洗手、流感病人佩戴口罩等。

3.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国内及全球多地也出现了流感的流行。建议外出旅行前提前接种流感疫苗,更好地预防流感。

4.寒假儿童辅导机构等聚集性场所应做好通风消毒措施。

2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组疾病,常见有细菌性痢疾、甲肝、戊肝、食物中毒等,临床上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黄疸,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发病形式可表现散发,亦可呈集体性发生。二月份人们探亲访友、婚庆喜事、家庭聚餐办酒增加,如在食品操作、加工中忽视食品卫生,易引起集体性发病。

1.市民应注意食品卫生,不吃不卫生、腐败变质、不洁食品;

2.餐饮业要加强对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操作食品防止食品污染。

3.一旦出现类似症状者,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

人感染H7N9流感

冬春季是人感染H7N9流感的高发季节,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病死率可高达40%。

三要:

?接触禽鸟以后、饭前便后要洗手。

?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再吃。

?出现发烧、咳嗽、咽喉痛、全身不适等呼吸道医院就医。

三不要:

?不要吃病(死)禽。

?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

?不要直接接触活禽或在活禽档口食宿。

4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产生中毒现象,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危机生命。

在密闭的环境下使用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制气)热水器洗澡、在屋内使用煤炉取暖和长时间在密闭车厢内靠发动机供暖都有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1、注意用气安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

2、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室内保持定期开窗通风;

3、定期检查煤气有无泄漏,排风管通畅不能堵塞。

温馨提醒:

  节日期间市民应做到生活要有节律,避免大吃大喝,疲劳过度。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防止疾病复发。

编辑:momo

赞赏

长按







































白颠病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19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