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近5有慢性肾病,住院花费亿中国


近日,中国肾脏病监测网络(CK-NET)发布了年肾脏病数据报告,这也是该网络自年启动后发布的第三份报告。

年报告数据较之往年内容更为丰富,共包括14个章节。

1.医院住院患者中慢性肾病患者比例接近5%

在全部万住院患者中,慢性肾病患者占4.86%。13.9%合并糖尿病,11.4%合并高血压。

图1不同基础疾病患者中慢性肾病的流行状况

2.糖尿病为慢性肾病最常见原因

糖尿病为慢性肾病住院患者的最常见病因(26.70%)。

城市居民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32.01%)和高血压肾病(23.23%);

农村居民最常见的是梗阻性肾病(21.95%),其次是高血压肾病(18.23%)和肾小球肾炎(17.51%),以及糖尿病肾病(17.14%)。

图2慢性肾病的病因分布

3.心血管病负担重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合并最多的是冠心病(18.82%),其次是心力衰竭(16.91%)、脑卒中(13.11%)和房颤(4.01%)。

图3慢性肾病、糖尿病以及非慢性肾病患者中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

透析患者心血管病患病率45.9%,冠心病为42.4%。仅0.80%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治疗,0.42%植入了起搏器或ICD。

4.慢性肾病跨省份就诊比例接近6%

慢性肾病住院患者跨地域(跨省份)就诊比例为5.98%。

年,患者流出比例最高的3个省级行政区是甘肃(17.91%),安徽(16.50%)和河北(15.47%)。

流入比例最高的是北京(31.42%),上海(24.75%)和宁夏(13.55%)。

图4慢性肾病跨地域就诊比例

5.住院费用为1.5万元

年,慢性肾病患者医疗费用总支出为.46亿人民币。

患者中位花费为元人民币,高于糖尿病患者的元和非慢性肾病患者的元。此外,合并心衰者花费相对较高。

中位住院时间为13天,多于糖尿病患者(11天)和非慢性肾脏病患者(8天)。

6.住院死亡率为2.56%

慢性肾病住院患者死亡率为2.56%,高于全部住院患者(0.84%)和糖尿病患者(1.48%),低于心衰患者(4.52%)。

≥85岁患者死亡率最高,达11.52%。

7.1.76%为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患者占比为0.3%。慢性肾病患者中1.76%诊断为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患者中,27.1%为慢性肾病患者,16.7%为糖尿病患者。

8.血液透析是主要的治疗方式(91.94%)

年透析患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2/百万人,年龄标化发生率为.10/百万人。

透析的患病率和发生率随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透析患者的全因住院率为2.67次/人年,30天再住院率为24.18%。

9.超70%透析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铁蛋白、磷、甲状旁腺激素检测符合指南推荐频率的比例分别为55.32%、48.78%、48.67%、56.12%;腹膜透析患者则分别为69.61%、64.93%、65.19%、68.70%。

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磷结合剂和骨化三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3.70%、48.18%和59.89%,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为72.72%、54.15%和58.96%。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至少进行1次眼部检查、脂质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患者比例在血液透析为7.38%(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为12.45%。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移植物瘘百分比为47.70%,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为86.16%。

10.透析患者医疗费用:75.6%由医保报销

年,例透析患者医疗总支出为9.11亿元,其中75.6%由医保报销。

腹膜透析患者每年中位医疗费用为7.3万元,血液透析为8.7万元。

透析维护是血液透析患者主要花费来源(30.79%),其次是药物治疗(30.27%)。

对于腹膜透析,药物治疗是主要花费(34.48%),而透析维护次之(28.74%)。

与年相比,不论血液透析(元vs.元),还是腹膜透析(元vs.元)平均花费均有所增加。

在门诊患者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位费用要高于腹膜透析患者(元vs.元);而在住院患者中,腹膜透析患者的费用高于血液透析患者(元vs.元)。

年等待肾移植的人有人。接受肾脏移植的患者中,例接受死者捐赠,例由活体捐赠。

来源:

[1]YangC,GaoB,ZhaoX,etal.ExecutivesummaryforChinaKidneyDiseaseNetwork(CK-NET)AnnualDataReport.KidneyInt.Dec;98(6):1-.

[2]ZhangL,ZhaoMH,ZuoL,WangY,YuF,ZhangH,etal.ChinaKidneyDiseaseNetwork(CK-NET)AnnualDataReport.KidneyIntSuppl().Dec;10(2):e97-e.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hz/81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