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学史力行见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如何科


如何科学地选择体检项目(五)

SPRING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心脑血管疾病是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粗略估算大约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心脑血管病。很多患者平时看起来好好的,有可能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瞬间就夺去生命或造成残疾。针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正规的健康体检及管理可以做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

  今天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体检中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检查项目有哪些?首先是传统检查项目,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每次体检者必查项目:如年龄、性别、家族史,有无烟酒嗜好等重要信息录入;体重、血压的测量;血糖、血脂等生化项目检验;还有心电图、胸片等基本项目检查。这些大家已熟知。

  第二,目前比较新型的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体检项目,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微量蛋白尿等。

  1、高敏C反应蛋白,它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所以,高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事件(卒中、冠心病)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2、同型半胱氨酸已被好多人熟知“H型”高血压,就是“原发性高血压+高HCY”,此类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较单纯存在高血压的患者发生率高出约5倍,高出正常人25-30倍。高血压与高同型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增高与脑卒中风险正相关;

  3、糖化血红蛋白,是用来评估2-3月的血糖控制情况,也可用于诊断糖尿病,近年来发现它还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相关,HbA1c每增加1%,4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即增加25%,同时心血管死亡和卒中风险也显著增加。

  4、微量蛋白尿,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无蛋白尿者明显增加。

  三、另外就是可选择的,心脏和血管检查项目

  涉及心血管健康检查项目:1、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心电信号,查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脏负荷情况;还可反应日常生活状态下,心脏的应激能力,心率的变异性,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猝死。

  2、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情况;尤其左心室肥厚者很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猝死,特别是向心性肥厚危险度更高。

  3、冠状CT成像(心脏64排CT),查看冠状动脉是否有畸形和堵塞及程度。在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与有创的冠脉造影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十分相近。

  4、心肌酶谱,心肌酶是反映心肌坏死的指标,一般在体检心电图检查或体检过程中如有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即紧急抽血检查。

  涉及脑血管健康检查项目:颈动脉超声,可查看颈动脉内膜是否有增厚、斑块、血管是否狭窄或闭塞;经颅多普勒,可测量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液流动情况,查看是否有阻塞;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可根据需要选做颅血管CT成像、磁共振成像或造影检查,能显示出脑血管的影像。

  涉及四肢血管的健康体检项目:动脉硬化程度监测,具有无创、准确的特点,对四肢动脉血管硬化程度分析,踝臂指数主要用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该指数异常也意味着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

  评估和预测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是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的基础。通过体检查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超重与肥胖,吸烟饮酒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加之运用新型的检测手段,分析判断整体情况,有目的地选择上述检查,早期预测心脑血管的高危患者,通过对高危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药物干预,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达到预防的目的,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谢谢大家!

摄制:苏艇络

责任编辑:凌金梅

审核:许红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hz/80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