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血栓性疾病PartII


03.

诊断|PROFILE

本病的诊断要点如下:

(一)存在高凝或血栓前状态的基础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妊娠、易栓症、近期手术及创伤、长期使用避孕药等。

(二)各种血栓形成及栓塞的症状、体征

(三)影像学检查

如血管造影、多普勒血管超声、CT、MRI、ECT及电阻抗体积描记法等。

(四)血液学检查

可根据上述血栓形成的6个主要因素,结合患者病情择项进行检查。

04.

治疗|PROFILE

(一)治疗基础疾病

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控制糖尿病及感染等。

(二)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肢体静脉血栓形成者应抬高患肢。

(三)对症治疗

包括止痛、纠正器官功能衰竭等。

(四)抗血栓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

(1)肝素:主要用于近期发生的血栓性疾病。肝素钠的一般初始剂量为~U/d,每6~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以APTT作为监测指标调整剂量,以使APTT延长1~2倍为宜。总疗程一般不宜超过10日。近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低分子量肝素(LMWH),具有对AT依赖性较小、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及出血、药物半衰期较长、无需严格血液学监护、疗效优于普通肝素等优点,已被推荐代替普通肝素用于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患者。剂量参考各相关章节。

(2)AT:主要用于AT缺乏症患者,可增强肝素的抗凝效果,减少肝素所致的出血并发症。

(3)香豆素类:通过与VitK竞争,阻断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生物合成。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预防、肝素抗凝治疗后的维持治疗。常用者为华法林,5mg/d,分次日服,一般4~5天后,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作为监测指标,国人维持INR值在1.8~2.8为最佳治疗剂量。但不同种类的血栓有不同的INR要求。

(4)水蛭素:为基因重组水蛭素,系特异性抗凝血酶制剂,不良反应少、毒性低为其优点,临床已用于冠脉综合征、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并血栓形成(HITT)患者。用法为0.25~1.00mg/(kg·h),持续静脉滴注,4~8天为一疗程。

(5)重组人活化蛋白C(APC):可抑制败血症诱导的凝血酶生成,目前已经成功用于治疗败血症引起的DIC,降低死亡率。用法为24μg/(kg·h),静脉输注96小时,严重血小板减少(30×/L)患者慎用。

(6)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sodium):为活化FX抑制剂、临床研究表明其对DVT、ACS的疗效优于LMWH。

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TXA2生成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主要用于血栓病的预防及肝素应用后的维持治疗。常用剂量范围为75mg~mg/d,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具体剂量。

(2)双嘧达莫: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或增加腺苷环化酶活性,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还有增加血管前列环素(PGI2)生成及抑制血小板TXA2生成的作用。剂量、用法见本篇第十七章。

(3)氯吡格雷:商品名为波立维。本药为特异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主要作用机制为:①作为ADP受体拮抗剂,特异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②对胶原、花生四烯酸及肾上腺素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亦有一定抑制作用,但程度低于对ADP的作用;③抗血小板作用仅能在体内显现,此与其在体内的代谢活性产物CS-密切相关。常用剂量每日75mg,口服。特殊情况下,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建议起始负荷剂量mg,随后75mg/d维持。总体耐受性良好,主要有胃肠道不良反应。

(4)噻氯匹定:作用机制与氯吡格雷同。常用剂量为~mg/d,顿服或分次口服。由于血液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已渐被氯吡格雷等取代。

3.溶栓疗法主要用于新近的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应选择性应用于有肢体坏疽风险的DVT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肺栓塞及冠状动脉栓塞患者等。动脉血栓最好在发病3小时之内进行,最晚不超过6小时;静脉血栓应在发病72小时内实施,最晚不超过6日。

(1)尿激酶(UK):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由于激活纤溶酶原的同时可降解纤维蛋白原,故临床应用受限。剂量及用法:首剂U/kg,静脉注射,随之以U/h持续静脉滴注,1~3日为一疗程。

(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可选择性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发挥溶栓作用。剂量及用法:首剂mg,静脉注射,随之以50mg/h持续滴注,共2小时,第2~3天可酌情减量。

(3)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对结合于纤维蛋白的纤溶酶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故局部溶栓作用强于UK,又可减少血中纤维蛋白原的过度降解。常用剂量为80mg,60~90分钟内静脉滴注,每日l~2次,每疗程3~5天。

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有二:①血纤维蛋白原,应维持在1.2~1.5g/L水平以上;②血FDP检测,以使其~mg/L为宜。

(五)介入疗法及手术治疗

对重要脏器(如心、脑)新近形成的血栓或血栓栓塞(动脉血栓6小时,静脉血栓6天),可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注入局部,以溶解血栓,恢复正常血供。对陈旧性血栓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而侧支循环形成不良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即手术取出血栓或切除栓塞血管段并重新吻合或行血管搭桥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hz/78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