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中国心律新原创马长生团队大动脉转位患者


怎么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导读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心律学界已经从学习、引进进入赶超乃至引领的阶段。为了更好的展示心律失常领域中国原创的新理念和新术式等学术成果,亚洲心律学会(AHRA)发起《AHRA中国心律新原创》宣传推广活动。此活动由业内专家根据学术创新性、临床显著性和未来学术价值等标准,筛选出上一年度由中国心律学医生自主发表的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最新原创成果,向广大临床医生分享中国心律新原创新动力。本次分享专家为首都医科医院马长生教授团队带来的《大动脉转位患者“心室侧房速”标测消融探索》,欢迎大家在线阅读。

近日,由首都医科医院心内科马长生教授团队以蒋晨曦为第一作者、龙德勇为通信作者完成的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合并肺动脉流出道(POT)房速的临床电生理研究,于《HeartRhythm》杂志在线发表。该研究跨度长达十年,对相关解剖结构以及电生理特点取得了一些新发现,并提出了这种心律失常标测消融的技术规范。

  该研究同时得到了芝加哥大学RoderickTung教授等同行的赞誉,认为对每一例临床病例经过仔细地思考探究,不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也可能得到前人未见的临床体会和科学创新。

ccTGAPOT解剖学   心房正位的ccTGA来自于胚胎发育期心室右袢和动脉干圆锥分隔失螺旋,从而导致心室反位、大动脉也反位的结构异常,即解剖左室(MLV)居右,与肺动脉相连;而解剖右室(MRV)居左,与主动脉相连。   其POT具有以下特点:(1)POT居于ccTGA心脏正中、双侧心房之间,相当于正常心脏主动脉的位置,而ccTGA主动脉则位于POT左前方,并不与心房接触;(2)POT底部不存在室上嵴,而是由右侧房室瓣(二尖瓣)和肺动脉瓣相邻形成肺动脉瓣-二尖瓣连续体(PMC),相当于正常心脏的主动脉瓣-二尖瓣连续体;(3)房间隔和室间隔对位不良,POT嵌入其中,使心脏传导系统拉长走行于其间隔侧,易于损伤(图1)。图1.cc-TGA心脏中POT解剖关系。   正常心脏中主动脉窦一般按所发出的冠状动脉命名,而肺动脉窦有不同的命名习惯。实际上,三个肺动脉窦和主动脉窦之间具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两个肺动脉窦分别与主动脉右冠窦和左冠窦邻对,另一个肺动脉窦朝向前方,不和任何主动脉窦邻对。在ccTGA心脏中,虽然肺动脉和主动脉的位置关系改变,但肺动脉窦和主动脉窦的这一对应关系依然存在。因此,我们以此为依据对肺动脉窦进行命名,即邻对右冠窦者为右窦,邻对左冠窦者为左窦,而朝向后方、不和任何主动脉窦邻对者为无窦(图1C)。   按照这一命名方法,ccTGA肺动脉窦中无窦与右房间隔面以及小部分左房间隔面邻接,左窦与左房间隔面邻接,而右窦居于前方,不与心房邻接。同时,这一命名方法有助于认识肺动脉窦与冠状动脉的位置关系。例如,ccTGA无窦内导管消融不存在损伤冠状动脉的风险,而左窦内消融时则需要考虑与左冠状动脉的距离。本研究中3例起源于左窦者其消融靶点距离左冠状动脉分别为15.8mm、16.5mm和18.1mm,导管消融不致损伤冠状动脉。

ccTGAPOT房速的激动标测特点   ccTGA患者POT房速的右房最早激动点位于前间隔,而左房最早激动点位于远离左侧房室瓣的间隔面,且双侧心房激动点提前程度相当。由于房速激动标测时POT并非常规标测区域,而ccTGA患者由于心脏转位等因素,穿房间隔标测左房一般也不作为术中常规,因此,在右房激动标测提示前间隔激动较早时,应注意标测POT。尤其是,ccTGA患者房室传导系统存在解剖畸形,较正常心脏更为脆弱,故准确全面的标测显得尤为重要。   与起源于右房前间隔的房速相比,POT房速的右房最早激动范围较为弥散,前10ms激动面积较大,也可能表现为多个最早激动点(图2、图3)。一旦存在这些特点,应行POT标测进一步明确心律失常机制。另外,在本研究中,按照前述命名方法,ccTGA肺动脉除居于前方、不与心房相邻的右窦外,无窦和左窦均可出现房速,并且从瓣上和瓣下消融均可奏效。图2.病例1的激动模式。图3.病例2的激动模式。   本研究所涉及的ccTGA房速可从POT消融成功,但POT是作为房速起源部位还是仅仅作为消融导管放置途径、"隔山打牛"消融心房内起源点仍然需要探讨。根据本研究得到的数据推测,房速可能起源于POT,至少是其附近的心房心外膜或房间隔组织,而并非是借助POT途径消融邻对的心房间隔面房速,证据如下。   (1)如前所述,房速下心房最早激动范围弥散或多个最早激动点;(2)POT内最早激动点和心房最早激动点存在一定距离,而POT最早激动点(图2C、图3)直接相邻的心房部位(图2C点L、图3点4)晚于心房最早激动点(图2A/2B,图3点1/2/3)。   本研究从年10月到年9月共纳入的6例ccTGA房速中,有5例为POT房速,提示这类房速很可能是ccTGA房速中相当普遍的一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关这种心律失常的论著均来自我国。目前,我国医生在心律失常标测消融的临床工作,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难度均已不亚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已具备科学突破的条件,理应为国际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多原创性的发现!来源Chen-XiJiang,De-YongLong,XinDu,etal.Atrialtachycardiaeliminatedattheventricularsideinpatientswithcongenitallycorrectedtranspositionofthegreatarteries:Electrophysiologicalfindingsandanatomicalconcerns.HeartRhythm.源自:心在线

专家简介

  马长生,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往期回顾1、中国心律新原创|刘少稳:安全有效-右冠窦消融左前分支近端室早2、中国心律新原创|蒋晨阳:难治性房颤的心房内外膜联合消融

3、中国心律新原创|蔡彬妮:左束支区域起搏对心室同步性的影响以及在其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4、中国心律新原创|林加锋:心室流出道不同区域室性心律失常有效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的差异5、中国心律新原创|马长生团队:揭示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部相关旁路的电生理特征6、中国心律新原创|马长生团队:左侧位导丝指引,马长生团队改进干性心包穿刺方法7、中国心律新原创|樊晓寒:左束支区域起搏在心衰及束支传导阻滞中的应用8、中国心律新原创|邹建刚/吴永全:左束支区域起搏植入新方法:影像指导的九分法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CCAS心律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hz/73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