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挂号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根据已有证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标准方案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antiplatelettherapy,DAPT)。治疗的目的在于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预防支架外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发生。不过,支架植入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用药时间,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仍存在争议。目前,相关专业指南文件提倡的最小用药时间为6个月。有一些实验也发现6个月的治疗并不劣于12个月。糖尿病是目前已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和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那么糖尿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否能使患者获益呢?近期发表在TheBMJ上面的一篇的文章给出了答案。
该研究采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方法。研究目的为比较短期(6个月)和长期(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区别。选择来自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主要终点为一年内重大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猝死、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方法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
研究共纳入6项试验,包含名随机患者,其中(32.1%)人患有糖尿病,(67.2%)人没有糖尿病,平均年龄分别为63.7(标准差9.9)和62.8(标准差10.1)。糖尿病是独立的重大的心血管事件预测因素(HR值2.30,95%CI1.01-5.27);一年后随访,与短期相比,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重大心血管事件降低风险并不存在关联,糖尿病患者(1.05,0.62-1.76,P=0.86),非糖尿病患者(0.97,0.67-1.39,P=0.85)。长期双联抗血小板与大、小出血情况的增加存在关联。
研究结论:糖尿病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与短期(6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不论患者是否有糖尿病,长期(12个月)应用并不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会增加出血风险。
原文出处:GargiuloG,WindeckerS,CostaBR,etal.Shorttermversuslongtermdualantiplatelettherapyafterimplantationofdrugelutingstentinpatientswithorwithoutdiabete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individualparticipantdatafromrandomisedtrials.BMJ;:i
doi:10./bmj.i
相关文献速递
澳门基层卫生机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研究
背景在澳门的基层卫生机构中,2型糖尿病(T2DM)是第七个最常见的咨询原因。血糖控制不足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并与过早死亡,伤残以及生活质量下降密切相关。此外,也极大增加了医保支出。
目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澳门基层卫生机构中T2DM患者的血糖成功控制率以及血压(BP)和胆固醇的控制率。次要目的是评估圣劳伦斯健康中心胰岛素启动的延迟情况。
方法根据年龄(65岁vs≥65岁)和性别对患者进行分层。成功的血糖控制定义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胆固醇控制成功定义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2.6mmol/L,血压控制成功定义为BP/90mmHg。
结果在本研究中包括的名参与者中,名(48.5%)患者HbA1c7%,名(56.1%)患者BP/90mmHg,(57.7%)名患者LDL-C2.6mmol/L。总之,仅有(18.7%)名患者达到了所有三项措施的控制目标。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名患者中,从T2DM诊断到开始胰岛素治疗的平均(±SD)持续时间为7.47±6.52年,HbA1c未达到目标的平均持续时间(HbA1c≥7%超过1年)至胰岛素启动时间间隔为3.34±3.66年,平均基线HbA1c为9.13%。
与开始胰岛素治疗前HbA1c未达标持续时间较长(≥5年)的患者相比,在HbA1c未达标的1年内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率更高(40.7%vs13%)。
结论澳门圣劳伦斯基层卫生健康中心近一半的患者达到了血糖控制目标,但不到五分之一的患者满足T2DM控制的三个目标。此外,还有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启动延迟情况。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gr/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