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手足癣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76.html心血管疾病:隐形的杀手病症概述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部,由一间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每个腔室又分为位于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两部分。心房收集入心血液,心室射血出心。心室的进口和出口都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给躯体供氧和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简言之,心脏是通过从躯体收集乏氧血液,并将其泵入肺,在经过充分气体交换后,心脏将富氧血液泵到全身组织器官来完成其功能。
分类体征01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不少年轻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中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其实潜在的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因而往往忽视了治疗。但是,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却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为高血压病,都应该认真地治疗。
02运动猝死
现代很多人工作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没时间锻炼。偶尔有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于是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他们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更大。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说明运动过量了。
03心绞痛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不然。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04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不愿选择紧急介入手术,错失救治良机甚至失去了生命。其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以外的又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可是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05冠心病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供应心脏的血管腔狭窄导致的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当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症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目前,很多年轻人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有的还因此死亡。这些都提醒我们,年轻虽然是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自己!
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减轻心肌缺血来使心绞痛得到缓解。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按医生要求继续治疗。
06高血脂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病症预防
第一、注意脂肪、热量、食盐的摄取,多吃蔬菜水果。我们都知道,动物性脂肪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含量太高会阻塞动脉,造成血管硬化与狭窄。热量摄取过多则会形成肥胖,肥胖就容易造成心脏的负担,进而提高动脉硬化的危险性。蔬菜含有丰富纤维,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血管的畅通。第二、戒烟、戒酒。香烟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与焦油,长期吸烟会造成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度及血小板黏性,同时降低溶解血栓能力与血红素的携氧能力,因此易产生脑部缺血与脑梗塞。
第三、注意血糖和血压,血糖浓度过高(饭前血糖浓度达~mg/dl)会伤害动脉内膜,并增加有害脂肪;血压过高,会使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的内壁,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第四、适度运动。运动会增加血液中好的胆固醇的浓度,降低血压,因此医师建议,每周至少运动三至五次,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研究证实,每天运动二十分钟可增加一年寿命、一小时可增加两年寿命,若每天运动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多活三年。运动再加上常保心情开朗,日子就可以过得轻松又愉快。
第五、注意身体的保暖与气温的变化。气温下降时,血管会跟着收缩,尤其冬天的气温变化大,血管一经收缩会形成血栓造成阻塞,引发危险。第六、定期做健康检查。行政院卫生署呼吁,40岁以上的民众应定期接受检查[1]。
END
作者: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级预防G01班
高翊钧、史睿卿、孟新庭、陈景怡、夏育佳
指导老师:施春英
联系方式: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gr/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