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11月,直到次年3月都是流感的高发季。这期间,不少孩子都出现比普通感冒更严重的症状,发烧、头疼、精神不好、呕吐腹泻等。甚至有些孩子持续高烧不退,急坏了家长!
一、流感
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比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引起直接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引起间接传播。该病潜伏期短,对于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病例后极易引起聚集性发病而影响健康。目前,我市已经进入流感高发季节,流感可防可控可治。这需要每个人都了解和掌握一些流感防控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健和防护,保证健康。
二、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
1.流行程度不同
普通感冒也就是俗称的“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可能发生于全年的任何季节,冬、春季节更易发生。普通感冒多数是散发性,不引起流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致的疾病,传染性极高,可以短时间内在大范围人群中流行,流感流行常见于冬、春季。
2.症状不同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
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无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5~7天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很急,一开始就发烧,体温可高达39℃~40℃,畏寒、全身不适、头昏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及流涕,高热持续3~5天后,全身症状减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逐渐加剧。
3治疗方法不同
普通感冒主要是对症治疗,一般很快能痊愈。
而流感的临床治疗一般会选择奥司他韦(达菲,可威)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的意义在于防止重症流感(如流感病毒肺炎)的出现;金刚烷胺类药物在发病初期给药可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另外,对症支持治疗也非常关键,如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给予解热、镇痛、止咳、祛痰等处理,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流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可以适当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如何帮助孩子预防流感
1、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疫苗且无禁忌症的人都可接种。有接种流感疫苗意愿的接种对象,应到当地疫苗接种点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剂次: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的6月龄至8岁儿童,首次接种需2剂次(间隔≥4周);以前接种过≥1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则建议接种1剂。>8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
接种时机: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个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接种疫苗,同时整个流行季节也可考虑接种。
2、勤洗手
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孩子的衣服要勤洗勤晒,同时让孩子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的好习惯,不食用不卫生的食物。
3、大量喝水
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内粘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除细菌、病毒的功能;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4、减少焦虑和压力
孩子生活、学习压力大会引起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上升,导致免疫系统反应降低。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留出休息、娱乐时间,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5、睡眠充足
儿童每天需要10~14小时睡眠时间,而且需要在没有夜灯的黑暗环境中,才能保证褪黑激素分泌,使他们得到充足休息,从而增强免疫力。研究证明电磁频率会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家长尽量不要在儿童房间内摆放电子设备,或者在睡前拔掉插头。
6、适当运动
天气好时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孩子身体体能,增强抵抗力。
7、注意饮食
给孩子吃消化性的流质饮食,比如菜汤、稀粥、蛋汤等。给孩子吃清淡少油的食物,这样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比如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等。
8、及时补充水分:家长可以利用榨汁机榨些新鲜水果汁(山楂汁、猕猴桃汁)给孩子喝,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9、富含维生素或是红色食物:给孩子吃西红柿、苹果、葡萄等富含维生素或是红色食物,多吃这些可以减少或预防感冒的发生。
冬季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高发和猝死的高峰月份,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使人体血管收缩,易导致血液流通受阻,血管阻塞,从而诱发心血管病的发作和复发,如心肌梗死,严重者可导致“猝死”。广大居民,特别是中老年朋友须积极预防。冬季之所以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温床”,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是天气寒冷:在低温下,血管会收缩,造成重要的脏器缺血缺氧,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如果补水不足,也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引发血栓等病症。
第二是气候干燥:唇、鼻等部位的干燥很容易为细菌大举入侵提供通道,而呼吸道纤毛功能减弱,也使得病菌不易排出,增加了发病几率。
第三是昼夜温差大:人体对于昼夜冷热的变化不易适应,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容易出现紊乱,可能诱发急性病症。
第四是“猫冬”习惯:这一习惯让很多人在冬季久坐不动,冬季室内通风不良,房间湿度不易控制,加之南方多数家庭缺少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造成血液循环不畅,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容易诱发心血管等病症。
为了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和中老年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规范用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按时、规范用药,并要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控制各种慢病的复发,尤其要控制好血压。
二、注意保暖: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
三、适当运动: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心血管病患者不宜晨练,运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清晨人体血管应变力最差,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高峰时段,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集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四、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成人每人每日摄盐量宜小于6克,多食用含膳食纤维充足的食物。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冬季气候干燥,早期或晚睡前最好喝杯温开水,这样利于稀释血液,还可以预防便秘。
五、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血管病的大忌,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几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急症表现与基本处置
一、心绞痛常见表现:多为胸前区痛,常常伴随左肩、颈部、手臂放射痛。多为压榨样痛、压迫、发闷或紧缩感,常伴有焦虑或濒死的恐惧感。多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多数患者经休息数分钟内即可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或救心丸后数分钟内即可缓解。
基本处置:
立即停止一切体力活动,坐下或平卧休息;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及时就近就医,如病情严重,需急诊治疗或住院治疗。
二、急性心肌梗塞常见表现:多表现为突发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性刺痛,并向左肩背部反射,有的可反射到口腔及牙齿。经休息或应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可出现休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
基本处置:
立即停止一切体力活动,就地休息,有条件的给与吸氧;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就诊。
三、心律失常常见表现:可有心慌,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等,严重的可致晕厥、心跳骤停。多见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患者,如房颤、早搏、传导阻滞等。
基本处置:
休息,观察症状能否缓解;
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用药;
发生晕厥、心跳骤停等情况时,立即送医急救;不可盲目使用抗心率失常药物。
四、猝死常见表现:主要为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意识突然丧失;呼吸断续,随后停止;昏迷;瞳孔散大。
基本处置:
尽快进行心肺复苏;心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由专业人员救治。
赞赏
长按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治愈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gr/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