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当息肉长得较大的时候患者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黏液便或黏液血便、腹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发展成大肠癌。
息肉属于有形的肿物,它形成是因为阴邪盛而阳不足,阴盛阳衰,阴寒凝滞,息肉乃生。
下面我说一个案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我有一个男性患者,56岁,说他反复结肠息肉3年多时间,每年都复发,复发后在肠镜下切除,病理检查结果都是腺瘤性息肉。
在一个月前复查肠镜,发现结肠息肉再次复发,于是在肠镜下切除,为了治疗息肉防止复发,于是来我这里。
这位患者跟我说道目前并没有感觉哪儿不舒服,就是吃饭很少,平时大便也没有什么规律,偶尔还会有稀烂便,吃点生冷的东西就很容易腹泻。
我看他体型偏胖,面色有点发白,舌淡红微腻,苔白,脉偏数,重按无力。
根据他的病症,我给开的方中,有补气扶正、温阳散结的君药。寒气散了,息肉就没有寒邪能依附了。
还用了既能温补、又能行血的药;通过补血活血、活血化瘀,让血行畅通,息肉自然不能成形。
此外呢,还加用了“二陈汤”主药,化痰健脾;佐以清热解毒之品。
诸药合用,补气温阳、健脾化痰、活血散瘀。
全方中以温补为主,同时酌加凉药,防止温补太过而生热。药物之间配合使用能够很好的治疗病症。
除此之外,一般缺乏运动,长期生活在密闭的空间,不接触阳光的,同时爱熬夜耗损阳气,容易导致阳气不足,阴寒凝滞。
在息肉的预防上建议多增加运动,所谓动则生阳,阳气旺足,那么就不会有息肉,运动预防息肉的道理就在此。
其次从饮食看,这一类的患者一般喜欢肥甘厚味的食物,比如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及油炸食品,而且饮食不节。
因为肥甘厚味容易导致脾胃虚弱,脾胃失于健运,导致痰湿不化,痰湿凝滞,气滞血瘀,从而形成有形的息肉。
因此在治疗上当从患者阳气不足,脾虚痰湿,气血瘀滞方面入手,所以在治疗上应该以补气温阳,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为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gr/1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