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讲究天人相应,其实人体的疾病也有十二时辰,下面这些疾病,就有容易发病的危险时刻,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小心避开!
痛风
凌晨1:00-3:00
美国有研究发现,夜间发生急性痛风的概率比白天高了近一倍。这可能与晚上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尿酸容易在局部聚集有关系。当尿酸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会析出结晶,导致关节疼痛。
医生建议
痛风患者要多喝水,床头建议放个水杯,以便晚上口渴时随时饮用。睡觉时要注意保暖,脚部等肢体末端切勿贪凉。
糖尿病
凌晨1:00-3:00
凌晨1:00-3:00是低血糖的高发时刻,要知道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大,所以,该时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一个魔鬼时刻。
发生低血糖后,患者易出现面色苍白、手抖、心慌、浑身乏力、腿脚发软的症状,如发生在夜间,多表现为多汗、噩梦,但因此时人们处于睡眠状态,往往难以觉察,致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被低血糖夺去生命。
医生建议
1、别忽略正餐。忽略正餐、延迟用餐或者激烈的运动常会引发低血糖症,应避免出现这类情况,按时进餐,适度运动。
2、手边备上饼干等零食。当血糖监测发现低血糖或出现浑身乏力、饥饿等症状时,应立即食用15g碳水化合物,饼干、饮料、糖果都可以。
哮喘
清晨4:00-6:00
英国研究发现,清晨4:00-6:00是哮喘的高发时段,发作率是其他时间的倍。
此时,人体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易导致支气管变窄,从而诱发哮喘。另外,床铺上容易堆积灰尘和螨虫,若没及时清洁,可能诱发过敏体质哮喘患者发作。
睡眠时,体温下降0.7摄氏度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诱发哮喘发作。
医生建议
睡在恒定的温暖环境中可明显降低夜间哮喘的发作风险,增加室内湿度或睡前喝杯白开水,也能起到预防哮喘的作用。另外,定期清洁居室也很重要。
心肌梗死
清晨4:00-6:00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研究发现,多数心脏病发作于凌晨4点左右,这可能与夜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下降,容易形成血栓有关系。
心脏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他们习惯早起。当人体从睡眠状态转为清醒状态时,交感神经变得兴奋,易导致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大,血压也会出现短时间内迅速增高的情况,并形成全天血压的第一个高峰,心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极易发生血管事件。再加上血黏稠度较高,种种因素增加了心梗和卒中的风险。
医生建议
1、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医院接受正规检查和评估,防治早期的心脑血管疾病。
2、疑似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3、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物。
脑卒中
清晨4:00-6:00
因为此时血管内血脂比较高,血液流动比较慢,特别是中老年人晚上喝水少,会造成夜间血管黏稠度升高,更容易出现意外。
医生建议
睡前喝水ml,有助于降低血黏度。起床后空腹喝水ml,可美容排毒,稀释血液。
心脏病及猝死
凌晨4:30、上午6:00-9:00
凌晨4点,半梦半醒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律失常多发,是猝死的高发阶段,发病者年轻人较多。
而上午6点至9点有人体“晨峰血压”现象,血压会波动到一个高值。此时血液黏稠度高,神经内分泌激素不稳定,因此心梗、心绞痛、猝死多发,此时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
医生建议
1、别起太早,早晨醒来最好是服药后再适当活动,冬天注意保暖。
2、起床“3个半”:夜间或早晨起床,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这样至少可使1/2的心脑血管病人免于发生意外或猝死。
3、35岁以上人群体检时应加检血脂、颈动脉B超筛查血管斑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焦虑症
下午3:00-6:00
研究发现,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在下午至晚上这段时间会加重。
每天做些让心静下来的康复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皮肤瘙痒
晚上7:00-11:00
皮肤在晚上温度升高且更缺水,这会加重瘙痒。不过,此时皮肤的吸收能力也很强,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更好。
胃灼热
晚上8:00-凌晨2:00
胃灼热患者晚饭后的发病率是另外两餐后发病率的3倍。这段时间,人体胃酸分泌增多,胃灼热症状加重,还可能影响睡眠。
医生建议
睡时尽量选择仰卧或左侧卧,因为右侧卧可能加重胃部反酸。
记住2个健康时间段
助你舒适一整天
适合起床的时间—早上7:21后英国研究发现,7点21分后起床最好,因为如果过早起床,血液中可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会增加。最适合锻炼的时间—下午4:00—6:00此时身体各项指标都达到最适合锻炼的水平:体温最高,肌肉力量和弹性最强;肺活量和心脏功能最好;视觉、听觉等最敏感;全身协调能力最好。做到每天十二时辰生活有节让身体功能时刻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记得分享给你爱的人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