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CSK9抑制剂用于ASCVD患者治疗已受到多项血脂管理指南认可。但对其能否降低不同级别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率,学界尚无定论。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于1月26医院KazumaOyama等人的研究成果与相应评述《CholesterolLoweringandCoronaryRevascularization:FinallyaMarriagetoSustain》。证明联合应用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和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运重建事件(包括简单PCI、复杂PCI、CABG)的发生风险。他汀类药物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许多局限,例如“6%效应”、高剂量他汀的不良反应增多、他汀不耐受人群如何降脂等。DYSIS研究显示,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的极高危血脂异常患者中,LDL-C达标率仅为23.9%,部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仍然需要通过肝移植等手段来有效降低体内LDL-C水平。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PCSK9)抑制剂的发现,打破了降脂疗法固有的治疗模式,为想要有效控制血脂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PCSK9通过与LDLR结合,干扰LDLR结合LDL至肝脏降解的循环。使得患者体内LDL-C堆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而以依洛尤单抗为代表的PCSK9抑制剂,阻断PCSK9与LDLR的结合,进而阻断PCSK9介导的LDLR在肝内降解。伴随着肝细胞表面LDLR的水平升高,肝脏对LDL-C的摄取和清除能力增强,最终达到降低血浆内LDL-C水平的目的。
研究回顾
年美国心脏病学年会(ACC)上,备受瞩目的PCSK9抑制剂Evolocumab降脂治疗临床试验——FOURIER研究公布数据。FOURIER研究共纳入例受试者,纳入标准包括:年龄40-85岁,具有明确的心血管病史,空腹LDL-C≥1.8 mmol/L或非HDL-C≥2.6mmol/L,空腹甘油三酯≤4.5mmol/L。全部患者均接受有效剂量的他汀治疗。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以evolocumab每两周或每月一次(例),另一组予以安慰剂治疗(例)。主要终点为首次发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卒中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预设的关键二级终点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与非致死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在2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LDL-C降低持续全程,降幅高达59%(绝对降幅达56mg/dl),且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15%;关键性二级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20%。但在目前PCSK9抑制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相关临床研究中,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