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动脉瘤(包括血管术后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包括人工动静脉瘘)修补成形,以此探索血管手术操作编码思路。
1.周围血管腔外手术
(1)血管单纯切除(38.6-):无吻合和置换。
(2)血管部分切除伴吻合术(38.3-):血管切除部分2.5cm,无张力端端吻合。
(3)血管部分切除伴置换术(38.4-):血管切除部分≥2.5cm,需采用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原位置换即移植物间置。
(4)血管分流术(39.0-39.2):当血管长段或多节段病变时,需使用移植物旁路转流[5],通常不切除病变血管。
(5)血管缝合术(39.3):通常用于血管裂伤。
(6)血管修补术(39.56-39.58):单纯缝合可能导致管腔狭窄时,可采用补片血管成形术,使用补片扩大管腔。
(7)血管其他手术闭合(38.8-):钳夹结扎闭合切断血管,该分类不包括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闭合。
以上手术区别见表1
2.周围血管腔内支架术
2.1形式
(1)腔内成形:管腔内支架是采用高性能医用金属/合金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用于人体血管狭窄闭塞的管状假体,从而达到开通血管的目的,有相应附加编码:球囊扩张成形、置入支架数量,血管操作数量等。
(2)腔内修补:其原理是将覆膜人造血管和金属支架粘贴在一起,放入动脉瘤腔内,使覆膜支架在瘤腔中建立新的血管腔,从而将动脉瘤与血循环分开,实现腔内隔绝的目的,主要用于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或畸形血管腔内修补,没有附加编码。
以上操作区别见表2。
2.2疾病性质
分动脉瘤、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闭塞,血管损伤、肿瘤性血管疾病等。疾病性质影响分类,如不是所有的覆膜支架都用于腔内修补,如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的治疗,也可以使用覆膜支架。
2.3器械材料
分弹簧圈、生物活性弹簧圈、螺旋圈、液体组织粘连、非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覆膜支架等。如头颈部动脉瘤栓塞,使用螺旋圈分类于39.72,弹簧圈分类于39.75,生物活性弹簧圈分类于39.76。
共用细目的使用,38类目下共用细目:细目0-9血管部位与38.0-、38.1-、38.3-、38.5-、38.6-、38.8-、38.9-亚目配合使用[4];而38.4-亚目下,细目0-9血管部位与前者不同,不使用38类目下共用细目。
3.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腔外手术
3.1动脉瘤手术
切除38.6-;切除伴血管吻合38.3-;切除伴血管置换38.4-;钳夹39.51;其他方法:包裹闭塞穿丝电凝缝合栓结39.52。特殊的动脉瘤腔外手术:冠状动脉36.91;胸主动脉瘤(夹层性)开窗术39.54;瓦尔萨尔瓦窦35.39;心脏37.32。
3.2动静脉瘘手术
切除38.6-;切除伴血管吻合38.3-;切除伴血管置换38.4-;其他方法:钳夹缝合结扎闭塞凝固切断39.53。特殊的动静脉瘘腔外手术:冠状动脉动静脉瘘修补术36.99;主动脉肺动脉开窗术39.59;肾透析动静脉瘘修补39.42。两种疾病使用切除和切除成形的分类相同,不同之处:动脉瘤钳夹分类39.51,其他方法分类39.52,而动静脉瘘都在39.53。
4.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腔内修补
此类操作主要分类在39.7,细目分类是血管部位和使用材料的双轴心分类:
(1)按不同血管分类:腹主动脉39.71;头颈部39.72、39.75、39.76;胸主动脉39.73;除外以上血管修补39.79。
(2)头颈部血管又依据修补材料分类:螺旋圈、栓塞支架、液体组织粘连39.72;弹簧圈39.75;生物活性弹簧圈39.76。
(3)特殊的动静脉瘘腔内修补:颈动静脉瘘栓塞39.53;主动脉动脉瘤开窗(分支)移植39.78;子宫动脉弹簧圈68.24。
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手术操作操作流程,见图1。
此文章编辑自《中国病案》,旨在学习交流,绝对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