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昕朱琛颖于萍
医院
临床心电学杂志
患者男性,44岁,因“间断胸闷、胸痛2月余”于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样,每次持续3~5min后可自行缓解,年11月29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示:右优势型,左主干:无狭窄;前降支:近段70%狭窄,血流TIMI3级;回旋支:近中段90%左右狭窄,血流TIMI3级;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血流TIMI3级。于回旋支植入支架一枚。术后口服立普妥、异乐定、倍博特、拜阿司匹林、康忻等药物。术后患者仍感间断胸闷、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样,每次持续30s后可自行缓解,频率较术前减少,但仍有发作,间断来我院门诊复查,12月7日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动过缓;②T波改变(I低平、II、III、aVF低平、V5、V6低平)。12月22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次亚极量时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再次入院拟行冠脉造影开通前降支。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心肌酶示CK-MBng/ml,MYO42.ng/ml,TnT0.ng/ml。入院后患者有症状时遥测心电监护,多次发现患者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室性心动过速前可见J波异常增大增宽,并与R波融合,形成巨大J波,ST段呈弓背向下抬高,T波高尖,继之出现室速。随后患者症状自行缓解,心电图自行恢复正常。因既往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前降支病变仅为70%,考虑患者存在冠脉痉挛可能,予患者维拉帕米缓释片口服。后患者住院期间未再出现症状,心电遥测未再出现缺血性J波及室性心动过速,随访患者2月余,患者未再出现症状,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室性心动过速及ST段抬高等。
讨论
缺血性J波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心肌缺血超急期的心电图表现,冠状动脉因阻塞性病变或功能性痉挛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新出现J波或原来就存在的J波振幅增高或时限延长时,称为缺血性J波[1]。缺血性J波的产生机制目前研究认为是因心外膜心肌细胞对缺血更敏感,使动作电位1相的切迹加深加宽而引起,也可能与INa和IK减少有关。因此,缺血性J波的出现提示:心肌外膜与内膜1相及2相初期存在明显的复极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必然形成不同部位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增大。复极的这种离散度是心脏电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标志,容易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2]。而当缺血性J波和ST段抬高及T波电交替三联心电图表现同时出现时,属于室颤及猝死的最强预警指标[3]。对急性心肌梗死家兔的研究也提示伴缺血性J波家兔室颤和猝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缺血性J波家兔。而回旋支缺血组和前降支缺血组引起缺血性J波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4]。本患者为心绞痛症状,活动平板试验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如果简单地开通前降支或是选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没有应用药物解除冠脉痉挛的话,恐怕仍会有缺血性J波出现,继之出现室速甚至室颤。因此,仔细分析心电图表现,准确地判断室速的原因十分重要。
利益冲突:无
免责声明
平台推送文章来自网络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