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医界大咖联动探讨学术前沿献礼建党


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5635137.html

医学网 分享

  “本届会议继续秉承‘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综合培养、提高实践能力’的宗旨。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会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既有每年支持会议的老朋友,也有一些新面孔,带来满满干货,十分值得分享学习。”这是3C会议执行主席,医院心内二科主任董鹏的介绍。

3C大会执行主席董鹏教授

  第七届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讨论会,也是囊括了心血管临床病例讨论(Consultation)及创新(Creativity)和胸痛(ChestPain)论坛为一体的学术盛会,简称“3C”会,于6月25日—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医院、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主办,由医院、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心血管预防与治疗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北京医学会青年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血管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编辑委员会协办。

3C会议开幕式现场

3C会议用心血管医生的方式献礼建党百年

  今年的3C会议开幕式上,著名心内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3C大会主席葛均波教授依然在百忙中亲自赴会。开幕式主持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副会长杨旸女士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其他嘉宾:医院霍勇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主任樊瑜波院长,首都医科医院周玉杰副院长,医院孔祥清院长,医院王文标院长,医院安建雄副院长以及来自全国30医院、学会、协会的百余位心血管行业知名专家参与了开幕式与论坛活动。

葛均波院士致辞并做报告

  葛均波院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3C会议已走过七个年头,从第一届开始,他每届都亲临参会。“一方面是把自己每年的一些观点介绍给大家,二是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多年来,我感受着会议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3C会议办会非常聚焦,在推动临床病例讨论、医学创新以及胸痛中心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这些工作都推动了心血管学科发展,为心血管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葛院士说,他期望未来3C会议能吸引更多的青年医生参会,通过学术讨论、手术演示等方式,不断学习、成长,也希望3C会议继续努力,办成心血管方面的“品牌会议”。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文标致辞

  王文标院长代表主办单位表达了欢迎与感谢,他指出,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党领导人民不但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而且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正在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长久以来,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原因一直高居全球第一。所以快速发展并且做强心血管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心血管内科主办的3C会议今年是第七届了。已经成为了业界有影响力的品牌会议,也是我院自己主办的三大国家级一级继续教育项目。“相信,此次会议在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各位专家精彩授课和精彩手术,一定能够广泛探讨诸多专业热点问题,最大化地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一定让线下和线上的代表获得满意的收获,促进心血管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霍勇教授闭幕致辞

  霍勇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对此次3C会议给予了由衷的肯定,他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心血管学科不断发展,总体来看有三大脉络:一是技术层面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是基础也是核心。二是医疗模式不断完善,推动心血管诊疗更加规模。三是学科体系建设,心血管学科防治体系标准化、体系化和一体化建设持续发展。有了这些发展成就,相信未来学科建设会越来越好。3C论坛为心血管同行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平台,也推动了大家对学科的深入思考。董鹏教授、胡涛教授等年轻一代医者充满活力,希望在他们的推动下,3C会议未来能够蒸蒸日上,我国心血管事业更上一层楼。

五大论坛:学术盛宴为心血管事业赋能

  今年的3C会议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大会特设冠心病论坛、CTO手术转播、创新论坛、胸痛论坛及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成立仪式暨病例大赛、药物球囊卫星会等。来自全国十多个城市的心血管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展开了精妙绝伦的授课演讲,惊心动魄的手术演示和前瞻性的学术探讨。

学术论坛精彩报告与亮点集结

葛均波院士:打造一流心血管创新平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在题为《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现状及心血管创新进展》的演讲中,葛均波院士指出,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上,欧洲、美国、日本等占据了近90%的份额,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医疗器械市场和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未来新技术突破及融合创新将是主要发展方向。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是最大的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之一。中国心血管疾病人群大,疾病谱与欧美人群有显著差异,资本市场对心血管器械投入不断增加。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等,是介入器械创新发展的另外一股重要力量。

  医生是创新的提出者,是研发的参与者,是临床研究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产品的应用者。为了打造以医生为主体的创新研发平台,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创立于年9月。目前俱乐部初步打造了集创新培训、创新传播、创新孵化、创新投资于一体的心血管产业生态系统。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的特色项目——创新学院,共计开展线下培训21场,线上培训8场,累计邀请国内外导师近百人次,培训学员余人。“中国的产品能够从模仿到改进到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流的医疗器械创新平台!星星之火,终可燎原!”

霍勇教授:以胸痛中心为抓手构建新型防治体系

  在胸痛论坛上,霍勇教授做了题为《我国新时期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的报告。霍勇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如何建立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并彻底扭转这一严峻形势,是全国心血管同仁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胸痛中心建设的初衷即为优化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以达到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因此,在我国推广建立规范化的胸痛中心非常必要。   “以胸痛中心为抓手,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新型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霍勇教授表示,胸痛中心的延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疾病救治到全流程管理;二是从以单家医疗机构为建设主体到“全域模式”;三是向基层延伸,胸痛救治单元能够协同救治两个“一公里”,即救治起跑第一公里,慢病管理最后一公里。胸痛中心建设,不仅要横向多学科整合,纵向院前、院中、院后延伸,还要进一步实现区域联动、全国网络高效运作。通过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医疗体系从专业层面上的完善和连接。   “十余年发展开拓使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步入新的征程,希望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深化胸痛中心体系建设,让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樊瑜波院长:医工联合推动心血管植介入器械创新

  在创新论坛中,樊瑜波院长带来了题为《心血管植介入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精彩行业分享。他指出,植介入手术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血栓形成和血管内膜增生而致的再狭窄限制了血管支架、人造血管、机械瓣膜等植介入体的手术效果。尽管这一系列事件的相关机理并不十分清楚,但是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此,开展植介入体与血液和血管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无疑将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促进植介入体的发展、提高植介入效果。

  另外,人体心血管系统经过长期的进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结构和血流特性已趋于最优,因此,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仿生设计的植介入体将符合血管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展血管植介入体的生物力学分析和仿生设计就非常有意义。希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所的成果,能够与临床相结合,实现临床和工业研究的不断携手,二者互利互惠。

沈雳教授: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创新时代来临

  医院的沈雳教授是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秘书长,这次他报告的题目是《心血管医生创新之CCI方案》。沈雳教授指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的成立,为医生创新开辟了一块肥沃的土壤。CCI是一个以临床医生为主的相对开放的平台。一方面,它面向全国的心血管医师,不论学术地位,不论职称高低,不论论文多寡,唯一的进入标准便是拥有一颗永远热爱临床工作,不懈追求临床创新的心。另一方面,平台将导入能为医生点子提供解决方案的工程师,以及能够为解决方案进行产品转化的生产企业,更能带来推动整个转化链条的资本方。CCI在创立伊始,就明确定位于非盈利性的民间学术组织,旨在通过这个开放的平台,拓展当代中国心血管医师的创新和创业思路,寻求解决临床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技术,从而最终推动中国心血管事业走向国际。

胡涛教授:我心中的CTO:天赋+真经+苦练

  在冠心病论坛上,来自医院的胡涛教授以《便使玉人雕琢,妙手略相同——我心目中的CTO技术》为题目,讲述了他从事CTO介入十多年的个人体会和技术经验,着重分享了在手术中正向技术和逆向技术的操作经验。他指出,CTO老伙计俱乐部始终坚持“再普及、再规范、再提高”的理念。CTO的开通首先强调安全性,其次兼顾成功率和效率。胡涛教授还用三句诗诠释了逆向技术的三个阶段,形象而生动。“曾经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CTO高手,我告诉他一句话:天赋+真经+苦练,其中前两项总共占5%,剩下的都是要靠苦练。”胡涛说。

  实际上,大会的几大论坛都各具特色,精彩不断。医院吴炜、田庄教授,医院聂斌、李宇、吴铮、宋现涛教授,中医院钱杰、吴艳教授,医院徐立、李惟铭、何冀芳教授,医院荆全民教授,医院潘文志教授,成医院孔令秋教授、北卡大学心内科周瑞海教授等分别进行了精妙绝伦的主题演讲。   在25日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成立大会上,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陶茂萱会长进行致辞,医院刘巍教授、医院翟光耀教授做了精彩演讲,同时进行了第三届康哲杯“焕活新声”青年医师病例演讲比赛北京赛区启动会暨优秀病例展示。   在手术转播环节,葛均波院士亲自为一位年逾80岁的复杂病变患者进行手术,葛院士说:“像是摆了个龙门阵,展示了不同球囊的使用情况,是一个很好的带教,也是一起锻炼学习的过程。”医院汝磊生教授、医院的胡涛教授、医院李春坚教授、医院聂斌教授、医院栾波教授等都带来了的精彩的手术演示及转播。术者们怀着匠人之心,与同行间交流心得体会、分享经验教训,为3C会议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阔步前行:提升心血管诊疗水平助力健康中国

  “今年第七届3C会议正逢建党百年前夕,也是我们心血管人用学术会议的形式,为建党百年献礼了。因为疫情防控,我们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我和执行人员都在不断探索学习,最终参与人数超出了预期。”3C会议的执行主席董鹏表示,他生于军人党员世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举办3C大会,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作为3C会议的执行主席,董鹏一直活跃在各个会场,在闭幕式总结说:“七年来披荆斩棘,3C会议在不断壮大发展,自己也在磨练中成长。特别要感谢葛均波院士、霍勇主任等前辈的支持以及全国各位同行的认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深知一切要以患者为中心。3C真是要践行‘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的理念,让更多医生通过临床分析得到收获和提高,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不辜负心血管行业前辈们的期望。在葛院士的带领下,我们将继续跨越山海,阔步前行,不断提升心血管诊疗水平,为健康中国助力!”

扫描或识别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83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