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呼伦贝尔市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王闯主任及其团队应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以下简称Castor?分支型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一例。
患者资料
患者女,70岁;
主诉:突发左肩背部疼痛1天余;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
诊断:行主动脉CTA检查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夹层逆撕累及左锁骨下动脉。
术前测量
左颈总动脉根部直径为28.1mm
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间距为10mm
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直径为7.7mm
手术方案
根据术前评估,拟选用规格为C-的Castor?分支型支架:1)近端直径32mm、远端直径26mm的锥型结构能更好顺应夹层的解剖形态;2)10mm的分支后移长度,在确保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同时增加了10mm以上的近端健康锚定区的长度,降低了TEVAR术后夹层逆撕等远期并发症的风险。
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系统
采用独特主体与分支一体化结构,可有效避免烟囱技术的“gutter”内漏以及开窗技术的长期稳定性风险,并能降低支架远期移位风险。
定位于主动脉Zone2区,可以向近端拓展锚定区的同时,一体化重建左锁骨下动脉。
采用软鞘跨弓设计,在避免血管壁损伤的同时,保证优异的跨弓能力。
近端采用三重小波段结构,紧贴血管壁,确保密封性,防止I型内漏的发生。
分支后移长度有5~30mm多种选择,适应不同的血管解剖情况,可在重建LSA的同时,不影响LCCA血流。
手术过程
术前造影
导入Castor?分支型支架
术后造影
术后造影显示,Castor?分支型支架定位准确,左颈总及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病变部位得到有效隔绝,达到手术预期。
专家介绍
王闯,男,52岁,汉族,中共党员。普外科、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生导师。
年毕业于内蒙古包头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至今医院工作。年于德国一杜塞尔多夫Augus-Ktankenhaus进修学习,现任职中西医周围血管病副主任委员,自治区医学会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率先引进血管外科技术,先后完成本地区第一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旁路术”、“腹主动脉瘤一体、分体支架植入术”、“下肢动脉闭塞人工血管移植术、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等术式,建立呼伦贝尔市血管外科疾病诊治中心,每年完成各类血管手术余例。使当地截肢率、致残率大大降低。
科室介绍
呼伦贝尔市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于年始开展周围血管疾病诊疗工作,在王闯主任的带领下,在人员配置、设备及技术方面已逐步完善,现有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两名,住院医师两名及专科护17名,以上人员多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年门诊患者约人次,收入院治疗患者余例,其中门诊及住院手术例,三级以上手术70例,急诊成功抢救者包扩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急性栓塞及静脉血栓等病人约50例左右,完成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手术例。承担着本地区的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反危重症的救治工作,现已能够完成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及内膜剥脱,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主动脉瘤、夹层的腔内修复术,下肢动脉瘤及狭窄的杂交治疗,外周动脉急性栓塞急诊取栓治疗,创伤性外周血管损伤的修复,下肢静脉血栓的规范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等手术;率先在自治区内完成首例下肢动脉闭塞药涂球囊治疗,首例应用“开窗技术”进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获得多项自治区及市级科技技术奖项,其中《人工血管移植在外周血管动脉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获得自治区9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多家医建立良好双向转诊制度,医院专家的技术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