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GWICC报道急性冠脉综合征围绕2


导语:在10月24日召开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围绕急性冠脉综合征目前的诊疗现状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解读进行了分享。首都医科医院的黄榕翀教授对年ESC发布的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指南进行了解读。指南中特别强调了高敏肌钙蛋白(hs-cTn)在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抗栓治疗需要平衡缺血风险与出血风险,谨慎选择药物剂量、疗程,推荐加强高缺血风险患者长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普通肝素仍是进行PCI时抗凝药物的首选,而比伐芦定推荐等级有多下降。对于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合并房颤患者,三联抗栓时程进一步缩短;PCI超过1年的冠心病患者应口服抗凝药单药治疗。根据初始危险分层选择NSTE-ACS治疗策略和时机,无心源性休克和多支病变的NSTE-ACS患者应考虑完全血运重建。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暂不支持完全血运重建。随后,医院的祖凌云教授对年ESC发布的立场声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AMI治疗》进行了解读。冠脉微血管疾病,根据年中华医学会《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定义为微血管功能异常未能涵盖微血管结构异常,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祖凌云教授在会议详细介绍了非阻塞型冠状动脉疾病(MINOCA)的诊断流程,并对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分类和临床临床表现做了清晰的总结。进一步的,会议对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无创检查和有创检查两大类。在总结目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祖凌云教授对冠脉微血管障碍的未来临床治疗研究给出了以下建议:(1)结构和功能异常共同导致了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未来需要阐明不同形式的CMD中每一种作用的影响。(2)目前缺乏针对CMD和微血管系统的治疗策略,迫切需要确定新的特定的治疗靶点。(3)有必要更好地了解导致女性微血管功能障碍中的解剖和生理特征。(4)CMD评估和现有的诊断方法需进一步改进。(5)对于非阻塞性CAD患者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治疗策略,内皮细胞功能和CMD评估需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可能影响患者预后。本次会议,专家们围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目前的诊疗情况进行了分享,并结合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相关指南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分析,对未来ACS的临床研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62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