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饮食的关系,不论中医、西医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饮食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高血压患者应节制饮食,避免进餐过饱,减少甜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俗话说,饮食常留三分饥,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本人工作和生活情况按标准算出应摄入的热能,再减少15%--20%。
2.避免进食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三高"食物;适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在1克以内。可常吃豆腐及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高血压患者不伴发高脂血症的,则每日可食1个鸡蛋。
3.餐饮中的食用油宜选择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这些植物油对预防高血压及脑血管的硬化及破裂有一定好处。忌食荤油及油脂类食品。
4.高血压患者应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及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饮茶宜清淡,忌饮浓茶、浓咖啡,少吃辛辣的调味品。
5.严格控制饮酒。高血压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酒,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50毫升以内,切忌一次饮完,并绝对禁止酗酒。
6.降低摄盐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钠的过多摄入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和血液黏度尤为不利,对高血压更是一个致病因子。对一般患者来说,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6克以内,不要超过此限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4克左右,这对降低和稳定血压大有裨益,对有些患者来说,摄盐量还可以再低些。
7.补充机体可吸收的钙,高钙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钙有"除钠"作用,可使血压保持稳定。有资料报道,高血压患者每天补充毫克钙,连用8周,就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8.主食宜多吃粗粮、杂粮如糙米、玉米,少吃精制的米和面;烹饪中宜多用红糖、蜜糖,少用或不用绵白糖、白砂糖。这样可以不断补充机体缺乏的铬,并改善和提高锌/镉的比值,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镉的积聚,有益于高血压的防治。
饮食对高血压患者起到关键作用,由于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时,特别注意,营养不均衡也不合理。高血压饮食注意什么?
低盐: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高钾: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在食谱中经常“露面”。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鱼对哪种高血压患者都是首选的,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果蔬: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经济、无害的新疗法、新技术——远端缺血预适应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是指对肢体某部位施加压力,造成缺血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如心脑等)在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国内外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业已证实,不失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所以,年6月《柳叶刀》载文《远端缺血预适应转向临床应用》,倡议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临床经验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不仅对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脏器(肝、肾、消化道、肺等)功能有改善作用,展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操作简易、无害、价格低廉,但其机理复杂、奥妙、迷人。RIPC通过反复、短暂、局部的肢体缺血再灌注,释放出有益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回流全身,从而诱导细胞内激酶级联反应,激活人体第三支神经内分泌APUD系统,进而活化细胞功能,同时引起抗炎症、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调动起体内强大的免疫保护机制,极大地挖掘人体潜能。
目前,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还未引起人们和有关医务工作者的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