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学术速递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搏骤停


有研究显示,将近1/3医院内,发生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为7%~26%。提高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风险预测、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以及心肺复苏后救治。院内心搏骤停并不是突然发生和不可预测的,在发生心搏骤停前数小时会出现生命体征变化的征象。欧洲复苏委员会推荐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WS)来识别患者生命体征的异常。目前EWS共有多种,年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协会将EWS标准化,构建出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包括脉搏、体温、呼吸、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是否吸氧和意识状态。

Smith等的研究结果显示,NEWS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住院患者发生心搏骤停、非计划转入ICU及院内死亡。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导致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中华护理杂志》年第1期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搏骤停前24h早期预警评分变化趋势的研究》一文中,医院李红教授的研究团队探索了NEWS在ACS患者发生院内心搏骤停前24h的变化趋势,评价了NEWS对心搏骤停的预测能力,以期为NEW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一、

研究对象

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福建省3医院出院时间为年1月1日—年12月30日发生心搏骤停的ACS患者为病例组,在住院期间内未发生心搏骤停的ACS患者为对照组。所有ACS患者的疾病诊断符合我国年颁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及年颁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要求。病例组纳入标准:年龄≥18岁;发生IHCA;住院时间≥24h。病例组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发生心搏骤停前,家属放弃胸外按压、除颤等抢救措施;院前心搏骤停入院治疗;手术过程中发生心搏骤停;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由于仪器故障而发生心搏骤停。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ACS疾病诊断标准,住院期间未发生心搏骤停的ACS患者。对照组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出院方式为非医嘱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

研究方法

1.成立研究小组

该研究小组由笔者和心血管病专家各1名、护理硕士研究生1名、心血管病学的硕士研究生1名、护理本科实习生2名组成。

2.筛选病历

研究人员从病案室的电子病历系统调取资料,对疾病主要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ICD-10编码为国际疾病分类I21或I25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筛查,阅读每本出院患者病历中的“出院小结或者病程记录”,病例组的病历应有“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心室颤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除颤等处理”等的记录。通过筛查,排除不符合的病历,最终例纳入病历组。将例未发生心搏骤停的ACS患者按照住院号排序,在Excel中产生随机数字,根据住院年份、疾病类型、心搏骤停发生地点(普通病房和ICU)以频数1:3的比例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随机选取住院期间未发生心搏骤停的ACS患者例作为对照组。

3.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的评分方法

News包括呼吸、血氧饱和度、是否辅助吸氧、脉搏、收缩压、体温(腋温)及意识状态(AVPU)。A表示清醒、V表示对声音有反应、P表示对疼痛有反应、U表示无反应,在本研究中分别指清醒、嗜睡、昏睡或浅昏迷、深昏迷。NEWS得分越高,预后越差,根据NEWS的使用指南,NEWS评分≤4分为低危组、5~6分或任一单项评分达到3分为中危组、≥7分为高危组。

4.收集资料方法

根据自行设计的病例资料调查表进行收集,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命体征,如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等。病例组发生心搏骤停前0.5h、1h、8h、16h、24h的生命体征,资料收集时间点前后不超过1h,如资料缺失,采用均值插补的方法进行缺失值填充。根据生命体征的情况计算NEWS分值。对照组随机选取一个资料较为完整的24h作为资料收集的时间点,其他资料收集的方法同病例组。

三、

结果

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医院、住院科室、性别、ACS患者的类型、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心搏骤停发生前24h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的得分情况

两组各时间点NEWS的评分情况如下图所示,各时间点NEWS分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例组中,患者入院时、心搏骤停发生前24h、16h、8h、1h、0.5hNEWS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4h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各危险分层的变化情况

两组在心搏骤停发生前24hNEWS评分各危险分层变化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在病例组中,越接近心搏骤停的发生,高危组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低危组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而在对照组中,超过80%的患者均属于低危组。

四、

结论

1.病例组发生心搏骤停前24h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持续升高的趋势

本研究发现,心搏骤停前24h各时间点NEWS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越接近心搏骤停的发生,NEWS的分值越高,呈上升趋势,心搏骤停前24h至0.5h,NEWS分值从(4.35±2.27)分升高到(6.27±3.00)分,而对照组NEWS分值变化不大,24h、0.5hNEWS分值分别为(2.94±1.82),(2.83±1.77)分。

2.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能较好地识别发生心搏骤停的高危患者

本研究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心搏骤停发生前24h各时间点NEWS各危险分层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越接近心搏骤停的发生,高危组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低危组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说明NEWS能较好地识别发生心搏骤停的高危患者。

3.对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预测心搏骤停的临床应用建议

由于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能较好地识别发生心搏骤停的高危患者,可以逐渐扩大其临床应用,例如,根据NEWS使用指南,依据其分值制订监测频率及临床应答程序,对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监护并及时干预、整体把控预防链上各环节的质量,NEWS应作为患者较为基础的病情监测方式,当评分较高时,提醒医护人员需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zl/39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