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生命,用爱延伸服务,塑心学堂专栏将定期推送心脏和急危重症相关的防治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排忧解惑!“廖医生,为什么我的心肌上会有桥,情况严重吗?”一位40多岁的中年患者焦虑而不安地拿着冠状动脉CT报告到门诊就诊。廖医生仔细查看CT报告后,发现是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的浅表型心肌桥,与患者详细地说明什么是心肌桥后,患者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什么是心肌桥,这是许多患者门诊提出的疑问,《塑心学堂》专栏今天带领大家瞧瞧这一座特别的“桥”。
心肌桥是什么?
心肌桥不是真正的桥,而是心脏冠状动脉的先天性异常,据报道心肌桥的发生率约在1.5-2%左右。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应该长在心肌外的心外膜上,但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发育异常,冠状动脉长到了心肌里面。因这部分长在心肌里面的血管,上面会受到心肌的覆盖,其形状像在血管上搭了一座“桥”,所以医学上称为“心肌桥”。当心肌收缩时,心肌桥的血管就会受到心肌的挤压导致缺血,出现相应部位的心肌出现灌注不足的情况。这就是心肌桥的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甚至胸痛的原因。
冠状动脉CT上的心肌桥
心肌桥情况严重吗?
根据心脏血管进入心肌的深度,可以将心肌桥分为浅表型(深度1-2mm)及纵深型(深度>2mm)两种。浅表型心肌桥因覆盖的心肌薄而短,对血流影响较小,所以多无症状、心肌缺血表现及心电图改变。而纵深型心肌桥覆盖的心肌纤维厚而长,对血流影响大,容易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改变等情况。
总而言之,患者的心肌桥越深、越长,累及的分支越多,越容易出现临床症状。根据患者收缩期冠状动脉受压管腔的狭窄程度,狭窄程度达50%时,可能会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75%以上时,心肌桥可能引起严重的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猝死。因此心肌桥的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及冷汗出等不适,医院就诊!
心肌桥如何治疗?
一般来说无症状(如心悸、胸闷及胸痛等)的心肌桥预后较好,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控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定期复诊,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但对有症状者的心肌桥患者,应尽早就诊并接受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1.β受体阻滞药:能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血管受到的压迫从而缓解心肌缺血,代表药物为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
2.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药:能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脉痉挛及心肌缺血,代表药物为地尔硫卓。
3.硝酸酯类:增加心肌桥处血管的逆向血流,减少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加重心肌缺血,故不建议使用。
4.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心肌桥切开松解术。心肌桥切开松解术更适合于浅表型患者,对于纵深型患者CABG是更合适的选择。
作者简介:
廖鹏达医生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出诊地点:大德路总院研修楼8楼中医慢病管理中心13诊室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日本丰桥心脏中心及日本草津心脏中心访问学者;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传承名医工作室成员;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会员。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SCI收录会议摘要1篇。参与《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及《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订及发布工作。
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病等重症心肺疾病的介入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供稿: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廖鹏达
执行编辑:杨晓雁
审核校对:何明坤
责任编编:宋莉萍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yz/7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