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饮食上多注意调理,预防重于治疗,只要生活上做的很好,能大大减少心血管病发的概率。
心血管疾病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
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发病前的预防
1.起床要慢一点:无论是从睡眠中突然醒来,还是剧烈改变体位,都会造成血压的巨大波动。很多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
2.少辣少刺激:长期食用生冷、刺激、辛辣的食物和饮酒,对维持健康的血压和血管条件非常不利,更会在短时间造成血压的急剧波动。
3.坚持吃药:如果你已有高血脂、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有冠心病病史者,应长期药物把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4.肥胖的人更要小心:肥胖者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控制体重,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雪上加霜。
5.定期做身体检查:建议40岁以后每2年检查一次颈动脉超声,50岁以后每1年检查一次1次血脂和1次颈动脉超声。
患病后的预防
01
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02
晨练应注意的问题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
03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劳逸结合;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g。
04
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
a.血压控制: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b.血脂控制: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05
进补要适度
一直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
保持心态平衡: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忌生气。
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控制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至理想水平,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异常代谢状态,戒烟。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预防并发症,具体的可根据主治医生建议下用药。
外科治疗: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消除血肿,或改善缺血部位的供血。
康复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后,从简单的被动运动开始,逐步做主动运动,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PS: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yz/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