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回顾56岁男子突发脑梗,医生怒斥饮食不注


内容资料来源:

1.李汶窈,李玲,廖宗峰,等.脑卒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许艳梅,李芳芳,陈黛琪.脑卒中病人药物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干预措施[J].全科护理,,

3.貌雯靖,罗颖,詹杰,等.脑卒中后疲劳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可是明明我一直都很健康,为什么偏偏找上我?”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张叔时,张叔说的话。年10月份,张叔被他的儿子小张搀扶着走进我的办公室,见张叔双脚发软,面色有些苍白,我示意他坐在椅子上,询问他是哪里不舒服,张叔似乎很疲累,坐在椅子上长舒一口气,额头有些轻微冒汗,紧接着,他开始诉说。

张叔今年56岁,退休前是一名游泳教练,年年体检都一切正常,数值比30岁的儿子还要优秀,此前唯一一次不舒服,是五年前由于训练强度太大导致突发呼吸不畅、头晕心悸,医院查了说是房颤,但此后没有出现过任何不适。

张叔说自己是铁打的身体和血管,妖魔鬼怪的病痛进不来。我打断他的话再次询问他是哪里不舒服,这似乎让张叔有些羞赧,支支吾吾半天没说话,小张叹了口气说道:“我爸今天早上吃完饭忽然开始头晕,约半小时后说看东西模糊,头疼,胸闷。”

本以为只是因为简单的疲劳引起的,但直到晚上八点,张叔仍旧没有好转,长时间的头疼和胸闷让他的脸色变得苍白,于是今天一大早,他医院来。

观察了一下张叔的情况,我先让他测了血压,/85mmHg,没有高血压,然后我给他开了心电图和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结果和我想得差不多,张叔的其他几个检查结果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唯有心电图上,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无规律、形态各异的心房颤动波,而且RR间期不规则,QST波增宽变形。

“还是房颤。”拿着检查结果,我告诉张叔及其儿子小张,“不确定有没有血栓,需要再做个检查确定一下,但之后要开始吃药了,除了要消除房颤,还要预防血栓。”

随着心脏彩超和CT结果出来,确定张叔不存在血栓,我给他开了药并叮嘱他以后除了按时服药,还得适当运动,保持健康饮食,戒烟戒酒。但没过多久,医院遇到了张叔,然而这一次,张叔躺在手术台上。

后来经接诊张叔的心外手术专家刘医生介绍,我才知道整个事情的发展经过。原来上一次张叔回家后,仗着身体底子好,回家吃了几天药,心悸、头晕的症状便消失了,于是便自行停了药,恢复了以前的生活方式。

10天前,张叔晨起锻炼时突发右侧肢体乏力,游泳时右手无法发力,腿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踢动,眼看要沉入池底时,学生发现了教练的不对劲,这才赶紧将他救起来,本以为是因为没热身导致肌肉痉挛才会这样,休息几天就能缓解好转,但谁知情况反而愈演愈烈。

年3月7日,张叔清晨吃饭时突然发现自己右手连碗筷都端不起来,站起身发现右腿无法支撑站立,走路时只能拖着右腿吃力地跛行,这时张叔还能开玩笑说自己过两天就好了,对于家人的念叨他也没放在心上。

当天下午,张叔整个右侧肢体完全麻木,双右侧肢体完全无法乏力,说话也变得迟钝吃力,晚上等到张叔的儿子下班回到家,才发现张叔竟然躺在沙发上不能动弹,面部表情扭曲,口型扭曲歪斜,无法正常说话,这医院。

经检查,心脏超声显示左心房未见附壁血栓,血压85/50mmHg。但是根据张叔的症状可以判断张叔肯定是有血管栓塞的,于是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末端和三分叉处大血栓,远端TIMI2级,右冠未见异常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栓塞于冠状动脉,颈部超声示右侧颈内动脉远端闭塞,诊断为房颤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

刘医生向小张解释,张叔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诱发了房颤,心房收缩功能失衡,心房血液无法被完全泵出,所以造成了左心房瘀滞,最易囤积血栓在心脏的左心耳内,而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液流入并且堵塞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就引起了张叔这次的脑梗意外。

后经医生和张叔一家商议,为张叔进行了心脏介入手术,术后显示左心耳封堵位置良好,无造影剂渗漏,超声检查无心包积液,术后张叔苏醒,言语正常,右侧肢体活动自如。

但对于自己突然脑梗,张叔始终不理解,一次查房时,张叔询问为什么房颤明明已经好了,而自己又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作息和运动,身体状况良好,却没多久就复发呢?

刘医生最初对此也非常不解,因为据他了解,张叔作为游泳教练确实一直都身体健康,按理说就算有房颤也不可能会进展的这么迅速,于是他详细地跟张叔和张叔的儿子进行了病史查问,原本一直没找到原因,直到临出门时,张叔儿子无意间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yz/119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