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免费订阅好文章!
作者:韩雅玲(医院)
随着技术和器械的不断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我国上一次更新PCI指南是在年,距今已4年。在这期间,PCI及其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新的循证证据。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邀请位著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PCI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本次修订充分查阅了最新临床研究,特别是来自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共引用了31篇中国医生主持完成的研究及指南的文献);参考了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及欧洲心脏病协会(ESC)等权威学术组织发布的最新相关指南,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近年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本文就该指南所推荐的一些新的、重要的观点总结如下:
1、首次提出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强调对所有中心及术者的手术结局和质量进行回顾分析,引入风险调控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并对介入中心的资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举措将有利医院存在的PCI质量低下和/或过度医疗问题,推进全国性PCI大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并最终提高全国PCI质量。
2、风险评分的应用推荐发生重要改变:由于EuroSCORE评分过高估计血运重建死亡风险,在新指南中已不建议继续使用,推荐改用EuroSCOREII评分来评估院内病死率。EuroSCOREII评分包括了如下18项临床因素:年龄、性别、肾功能损伤、外周动脉疾病、严重活动障碍、既往心脏手术史、慢性肺脏疾病、活动性心内膜炎、术前状态差、正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学会心绞痛分型、左心室功能、近期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紧急外科手术、是否为单纯CABG、胸主动脉手术。对于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双适应证且预计外科手术死亡率低时,仍可沿用旧版指南中推荐的SYNTAX评分评估1年以上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风险,且推荐类别升高至I类推荐。根据近年国内外证据,新指南推荐使用SYNTAXII评分来评估4年病死率,推荐类别为IIaB。与SYNTAX评分相比,SYNTAXII评分更加注意临床危险因素的作用,其病变因素由11项增至12项(增加的一项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同时增加了年龄、肌酐清除率、左心室功能、性别、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血管病6项临床因素。来自中国的单中心大样本研究证实,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SYNTAXII评分预测PCI远期死亡率的价值优于SYNTAX评分。
3、血运重建策略的重大更新:①在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选择方面,由于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PCI后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新指南提高了中低危病变行PCI治疗的推荐等级,并建议以冠状动脉病变直径狭窄程度作为治疗决策的依据:对于存在前降支近端病变的单、双支病变,PCI治疗的推荐等级由原来的(Ⅱa,B)分别提升至(Ⅰ,A)和(Ⅰ,C),与CABG相当;对SYNTAX评分≤22分的低危左主干和三支病变,PCI治疗的推荐等级由原来的(Ⅱa,B)提升至(Ⅰ,B),与CABG相当;对评分在22分到32分之间的中危左主干病变,PCI治疗的推荐等级由原来的倾向于无效(Ⅱb,B)提升至倾向于有效(Ⅱa,B);但对于SYNTAX评分22分的高危三支病变以及评分32分的高危左主干病变,仍推荐行CABG。②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新指南首次提出将高敏肌钙蛋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之一(I,A),并延续原版内容继续推荐根据GRACE评分进行危险分层以决定治疗策略。新指南进一步细化了6种需要在2h内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的极高危人群(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原性休克;顽固性心绞痛;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心肌梗死机械性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伴难治性心绞痛和ST段改变;再发心电图ST-T动态演变,尤其是伴有间歇性ST段抬高),并将对其紧急冠脉造影的推荐等级从(IIa,C)提升至(I,C)。③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PCI治疗推荐方面,新指南主要更新了三点:一是关于是否干预非犯罪血管。鉴于~年间4项随机对照研究的有利结果,去年ACC/AHA/SCAI三大学会在更新STEMI指南时,把非梗死相关动脉PCI的推荐等级从原来的III类更改为IIb类,并将其应用范围扩大为急诊PCI时或择期分期手术时完成。本次中国PCI指南采纳了美国指南中这一新观点:多支病变的STEMI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下可考虑实施非梗死动脉PCI,可与直接PCI同时或择期完成,推荐类别分别是(IIb,B)和(IIa,B)。,二是对溶栓失败的患者行补救PCI的推荐类别从(IIa,A)升高至(I,A)。另一个更新点是,增加了对于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使用血栓抽吸装置的观点:基于TOTAL等试验的结果,不推荐直接PCI前进行常规冠脉内手动血栓抽吸(III,A),此与去年美国ACC/AHA/SCAI三大学会对STEMI指南的更新是一致的;但是新指南指出,对经过选择的患者(如血栓负荷较重、支架内血栓),可应用手动或机械血栓抽吸,或将其作为应急使用(IIb,C)。
4、PCI术中操作及并发症防治的推荐更新:新指南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管内超声(IVUS)、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进行了描述,扩大了IVUS和FFR的适应证,部分推荐类别有所提升,增加了对OCT的推荐内容。在支架选择方面,新指南明确推荐在PCI临床实践中应用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DES),给予I类推荐应用的4种临床情况有:NSTE-ACS、STEMI直接PCI、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以及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明确推荐新一代DES应当用于以下病变适应证:开口处病变(IIa,B),静脉桥血管PCI(I,A),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A),左主干分叉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应当优先考虑。同时指出,鉴于ABSORBChina等研究取得的良好结果,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将成为我国新一代支架的发展方向。首次明确药物洗脱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应作为(I,A)适应证。在PCI主要并发症防治措施部分,新指南详细论述了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血栓形成、支架脱载、出血、血管并发症以及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CIAKI)8种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其中根据国内多中心、大样本TRACK-D研究结果,将他汀作为预防CIAKI的有效措施之一。
5、PCI围术期抗栓策略的重大更新:基于PLATO等研究的证据,新指南建议所有无禁忌证、缺血中-高危风险(如肌钙蛋白升高、包括已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首选替格瑞洛,对NSTE-ACS患者的证据水平从原版的C升高到了新版的B。对以往临床抗栓治疗决策比较困难的急性冠状动综合征(ACS)8种特殊人群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拟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CYP2C19慢代谢型及高残余血小板反应性或正在口服抗凝药物、房颤合并高出血评分或高血栓栓塞评分的患者,新指南也给出了相对具体的治疗推荐。关于双联抗血小板(简称“双抗”)应用的持续时间,上一版指南推荐置入DES的患者均接受双抗治疗至少12个月(I,B)。在新版指南中,推荐对稳定冠心病患者双抗持续时间缩短为6个月;对其中高出血风险患者可考虑短于6个月;对高出血风险、需接受不能推迟的非心脏外科手术或同时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者,DES置入后双抗可缩短至1~3个月。但新指南对ACS患者仍推荐至少12个月双抗,除非存在禁忌证。在抗凝治疗方面,新增了对稳定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使用比伐芦定的推荐(IIa,A)。基于国内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BRIGHT研究及国外相关证据结果,新指南提出了STEMI急诊PCI及NSTE-ACS术中及术后应用高剂量比伐芦定持续静滴3~4h的新方案。对ACS患者PCI术中抗凝,比伐芦定与肝素的应用均维持了I类推荐,但比伐芦定的证据水平从B升高到了A。
6、其他围术期药物治疗及术后管理:新指南进一步强调PCI术后控制危险因素,进行康复及药物治疗等二级预防措施对于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性。分别针对康复治疗、调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以及ACS后患者的管理给出了具体推荐。推荐ACS患者PCI治疗后应实施以合理运动为主,结合合理膳食、戒烟、心理调整和药物治疗的心脏康复治疗5大处方(IIa,A)。关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首次推荐不论何种类型冠心病患者,均应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1.8mmol/L(I,A),但是根据亚洲及我国的研究结果,不建议对ACS患者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新指南强调了PCI术后随访的重要性,并在随访时间、内容、方式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如指出对高危患者(如无保护左主干狭窄),PCI后无论有无症状,术后3~12个月应进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IIb,C)。
综上所述,新指南遵循新的临床证据和技术实践的发展,提出许多PCI治疗领域的新观点和更加具体的实施方法,希望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提高重视并加以应用,以使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最大获益。
点击下方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