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重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再添5个病种增至


广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1/7235802.html

专业、权威、深度

医药行业报道尽在中部第一行业自媒体

大医道

—MEDIMUST—

医道君按:2月27日,河南省卫计委转发了国家卫计委通知,公布了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阻肺、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等5种疾病(细则附后)的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加上年12月1日已经制定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技术方案,分级诊疗的技术方案增至7个病种。接下来,将有更多病种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有据可依,分级诊疗已经到达深水区,大医院门诊格局进入变脸时代。

年被医疗界称为分级诊疗元年,当年12月1日,国家卫计委对外公布了分级诊疗细则和双向转诊的标准,高血压、糖尿病首当其冲,成为分级诊疗的试点疾病。

时隔1年零3个月,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病种再度扩容,增加到7个,医院接诊最多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根据技术方案的表述,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对这些疾病的早筛、初步诊断和基本治疗等工作;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其中,医院负责疾病的常规治疗工作,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目前,医院医院。也就是说,根据分级诊疗的安排,较为简单的乳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疾病,是在县里治疗的。由此看,省、医院,将失去更多病源。

多数医院医院创收排名第一的大科室,冠心病是心内科的主要病种。此次公布的5个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病种中,冠心病在列。通知明确规定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医院只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如果按该方案完全实施,大医院的心内科,将流失至少一半的患者。医院不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收治量,空床现象将很难避免,其他科室亦如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

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

  建立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

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疾病专病信息)。

  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服务。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医院诊疗情况,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和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稳定患者病情,根据自身技术能力提供诊疗服务或转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

签约团队至少包括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临床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明确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服务。

签约服务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初步诊断→在诊疗能力范围内的,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

上转患者流程: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根据医院层级→联系医院→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医院。

(二)医院服务流程。为病情危重的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服务。

  初诊患者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给予患者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患者转至基层就诊→定期派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出诊,对分级诊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接诊上转患者及下转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稳定、符合下转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

及服务流程图

  建立慢阻肺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

根据慢阻肺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慢阻肺专病信息)。

  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临床初步诊断;医院已制定的疾病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

签约团队至少包括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明确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签约服务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转至医院确诊→对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等。

上转患者流程: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医院→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医院。

(二)医院服务流程。

初诊患者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患者转至基层就诊→定期派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出诊,对分级诊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接诊上转患者及下转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稳定、符合下转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分级诊疗重点任务

及服务流程图

  建立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

根据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疾病专病信息)。

  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服务。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医院做好患者随访和病情观察工作,医院制定的相关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和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有能力的医院可负责诊断较明确、难度与风险较低的乳腺癌、甲状腺癌病例的诊疗工作,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开展适宜的手术和放化疗技术,并根据自身技术能力提供诊疗服务或转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医院负责疑难复杂、高难度、高风险的乳腺癌、甲状腺癌患者诊疗工作,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

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

签约团队至少包括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临床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明确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服务。

签约服务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初步诊断或接诊下转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在诊疗能力范围内的,为患者制定诊疗服务方案→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病情随访、接续性治疗、体检、健康管理。

上转患者流程: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根据医院层级→联系医院→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医院。

(二)医院服务流程。为乳腺癌、甲状腺癌患者提供手术和放化疗服务。

初诊患者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给予患者积极治疗(手术和放化疗)→患者病情稳定,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患者转至基层就诊→定期派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出诊,对分级诊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接诊上转患者及下转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手术和放化疗)→患者经治疗稳定、符合下转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大医道,医疗行业资源中心,是郑州大学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协同机构:医疗政策解读,精准行业资讯,医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台。

转载、报料,请直接联系医道小秘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69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