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明确获益,减少风险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9047.html

——首都医科医院赵冬教授专访

编者按   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全球有大量患者每天在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预防和治疗CVD。大量证据证实了阿司匹林在CVD二级预防中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作用,但其在CVD一级预防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论。今年9月份,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一项建议声明草案,推荐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于50~59岁人群的CVD及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有两位专家围绕该话题展开了辩论。针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应用,《国际循环》记者近日采访了首都医科医院赵冬教授,与大家分享对该问题的见解。USPSTF推荐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于50~59岁人群一级预防

  USPSTF是由专业能力非常强的专家组成,他们为很多指南提供了系统综述。USPSTF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推荐是有道理的,基于目前很多证据,但与既往指南或共识并无太大差别。USPSTF特别清楚地对年龄进行了界定,分为50岁以下、50~59岁、60~69岁及70岁以上这4个年龄组。他们推荐,对于年龄50岁的成人,无足够证据证实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获益和风险(Ⅰ级推荐);50~59岁者,若10年CVD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增加,可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至少10年以预防CVD和结直肠癌的发生(B级推荐);60~69岁者,阿司匹林的使用应个体化,若无出血增加风险、预期寿命≥10年、愿意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至少10年者,更可能从中获益(C级推荐);年龄≥70岁者,无足够证据证实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获益和风险(Ⅰ级推荐)。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循证充足,应用时需注意风险评估

  USPSTF对10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事件,在复合终点事件方面也可带来益处。既往ATT合作组的荟萃分析也发现了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多种益处。实际上,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证据充分,大家也非常了解,其关键问题在于出血风险,导致平均利弊差别较小,也是大家使用时的顾虑之处。如果能够选择低出血风险人群或在应用过程中降低出血风险,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价值就能够很好地体现。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无具有共识性的、可广泛应用的评估使用阿司匹林出血风险的指标。阿司匹林预防CVD及抗血栓的二级预防作用没有争议,说明它的疗效是被认可的。就一级预防而言,最重要的是权衡利与弊。在低危人群中,利弊可能相当;对于尚未罹患冠心病及卒中但上述疾病风险非常高、特别是缺血性卒中风险较高者,可能利大于弊。如果能将“弊”进一步减小,则其益处就很清楚,但如何缩小“弊”还需进一步研究。

阿司匹林在中国的应用有章可循

  今年8月份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中国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CVD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本身是心血管病,又是冠心病和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除高血压以外,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超重/肥胖等发生率均较高。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和控制是国人整体健康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

  中国最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和抗血小板治疗共识都提到了高危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CVD一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就如何最大程度评价患者出血风险以及哪些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行一级预防,做了详细介绍与推荐。USPSTF提供的最新荟萃分析使我们更加明确,可能50~69岁人群特别是未来心血管风险较高者应用阿司匹林行一级预防更加合适。USPSTF声明草案关于阿司匹林的推荐,为中国指南的制定提供了更多文献基础。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56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