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疾病类型也从主要为传染性疾病转向了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我国过早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日,首都医科医院马长生教授团队在JACC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我国CVD的现状。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要点:
?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薄弱,CVD负担很高。
?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呈倒金字塔型,这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迫切需要人口层面的战略,加强基层医疗和三级医疗改革。
CVD的流行病学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1.CVD疾病谱的迅速变化
年至年,中国心血管死亡的绝对数量增加了46%,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这一数字分别比美国和西欧高出4倍和3倍。在此期间,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人数翻了一番,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死亡人数增加了40%。中国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心脏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明显高于美国和西欧,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过早(即70岁以下)死亡率。据估计,到年,在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地区的心血管死亡人数中,有11%为过早死亡,远远高于北美(6%)和西欧(3%)。因此,CVD给中国带来的经济负担是巨大的,包括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由于过早死亡和残疾造成的间接生产力损失。
与大多数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群更多死于卒中而不是冠心病,但这种差异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此外,与美国和西欧相比,中国的出血性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但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的比率从年到年有所下降(图1)。近期北京冠心病死亡率增加可归因于胆固醇水平大幅升高,以及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流行。
图1年至年CVD死亡趋势
2.人口老龄化
目前,中国有16%以上的人口年龄在60岁或以上,到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增加到35%。在未来20年,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将导致至少万人死于CVD,相关费用预计从年到年将增加7.8万亿美元。
3.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上升趋势
既往的分析表明,慢性疾病负担的很大比例可归因于相对较少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例如,ChinaKadoorieBiobank研究对,名参与者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避免三分之二的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和五分之二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这些发现与欧洲和美国类似的队列研究是一致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政府为营造健康的环境和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启动了许多国家级健康促进计划和方案,但还需要更具体的公共卫生战略、循证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和复杂的监测系统,以监测这些举措的有效性。
中国人群在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很高,平均每天12g,目前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盐的摄入量。中国首个食盐替代物研究表明,在使用富钾盐替代烹饪的12个月内,收缩压可降低约5mmHg。纳入小学课程的一项教育方案,使儿童和成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分别减少了2g和3g,这相当于让这些受试者的收缩压分别降低了0.8和2.3mmHg。这两种方法似乎都是有效的和可扩展的,可以减少整个人群中的食盐摄入量。
中国有超过3亿的烟民,消费了世界上1/3以上的香烟。据估计,每年有万人因吸烟过早死亡。尽管“十二五”规划(-年)已将公共场所禁烟纳入其中,但全国性立法尚未明确,目前只有北京和上海分别在年和年通过了禁烟法。
空气污染是公众相当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