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该不该放支架;选择支架还是搭桥;如何了解血管狭窄的程度;调整心态
来门诊咨询冠状动脉“支架”问题的患者不在少数,大多围绕“要不要放支架、放了支架后怎么办”等问题,也有患者对于放支架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为了让大家对于“支架”这个事儿有个全面的了解,
我将通过以下三部分内容,详细讲解一下“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前中后。
到底该不该放支架?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就是我们常说的“支架”手术,早在年,就有医生分别在法国和瑞士几乎同时首次将支架放置到人体的冠状动脉中。截止目前,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支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些患者就想了,既然手术已经这么成熟了,我的血管已经堵了70%,网上说狭窄超过75%就有危险,赶紧放个支架就当买个保险了。但是关于该不该放支架的问题,还是需要与医生多沟通,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减少时间延误、尽快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是关键。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当冠状动脉病变直径狭窄≥90%时,可直接干预。当病变直径狭窄90%时,就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例如,对于一些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动态心肌显像等检查显示其存在严重心肌缺血时,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对于一些关键位置的血管,当左主干狭窄超过50%或前降支狭窄超过70%,均可以考虑放支架了。
选择“支架”还是“搭桥?”
除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外,心脏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方法。那么选择支架还是搭桥,这不仅是困扰患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医生需要衡量的问题。有人生动地将冠状动脉狭窄比喻成供应心脏的水管长水垢后堵了,支架植入术就是在原来的水管里放支架,将狭窄的部位支撑起来,恢复狭窄水管的直径;而搭桥手术就是找另外的水管材料(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从大水管上搭另一条管路到狭窄远端,恢复远端供血。患者的血管条件、一般情况、预后情况、自身意愿等都是选择时需要考虑到的。例如对于多支病变,病变弥漫,合并糖尿病,特别是支架手术不能完全血运重建或费用过高时,应首选搭桥手术。
哪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血管狭窄的程度呢?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CTA):
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将显影剂(如碘试剂等)注入血管里,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的显示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如果冠状动脉CTA正常,心脏大血管没用明显的狭窄,那么就可以基本排除冠心病了。如果冠状动脉CTA提示有明显的狭窄,则需要进一步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没有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或范围等,属于微创的诊断技术,需要住院检查。对于不明原因的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而怀疑是冠心病的,可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而对于冠心病诊断已明确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调整好心态很关键
有研究显示当患者经历手术和基础疾病的双重心理应激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会增加,这种不良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一些关于“身体里放置了一个异物”、“放支架后是否能恢复正常生活”、“术后长期服药太麻烦”等问题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调整好心态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也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尽力消除这些疑惑,以期全面了解“冠状动脉支架”这一问题。
(二)冠状动脉支架后的生活管理
冠状动脉支架是在冠状动脉病变段置入支架以达到解除狭窄血管,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目前冠状动脉支架已成为常用治疗手段。
放了支架还需要终生吃药?
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只是使原来狭窄或者堵塞的血管变通,支架后虽然可使冠心病症状缓解或消失,但心脏支架手术解决的只是冠脉病变最严重的局部问题,无法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冠心病是多因素慢性疾病,如果在心脏支架手术后没有做好终生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即在支架介入术后防止心脏病复发、再发),极易引发再次起病。因此,抗血栓的药物要坚持服用,《年美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指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需要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对阿司匹林应无限期使用,剂量在毫克左右。如果用的是药物洗脱支架,同时还要用波立维,目前至少一年,如果有条件的话或者说高危的,医生会帮你判断,应该用更长,这点是非常重要。
放了支架还要注意什么?
心脏支架不能一劳永逸,国内外研究表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和发展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及精神紧张等,这些也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一定要全面终生管理,有效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才能在支架术后,强有力的生活。同时还要注意定期随诊,未病先防。
支架后可以做核磁共振吗?
关于支架置入后是否能行核磁共振检查是患者关心的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简单了解一下核磁共振检查的原理。核磁共振成像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成像技术,患者接受检查的环境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因此,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等五个学术组织共同就接受支架及其它置入体内器械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的专家共识,其中明确指出:“几乎所有市面上的冠状动脉支架和外周动脉支架都经过测试,并且已经注明核磁共振安全。置入这些支架的患者可以在置入支架后的任何时候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因为在3.0T场强的磁场(临床常用的核磁共振场强为3.0T或1.5T)下,支架不会出现位置移动,即使支架置入后马上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可行的。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在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安全的,甚至在检查前不需要做任何的准备工作。
(三)
支架的发展史,球囊能代替支架么
支架发展
冠状动脉支架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第一代支架为裸金属支架(BMS),现今常用为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DES)。DES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支架平台:即网格样的金属合金;2、多层聚合物:涂于支架上,按照可控的方式释放药物;3、抗增殖类药物:抑制平滑肌增殖和血管内膜增生(二代支架都采用依维莫司或佐他莫司)。DES与BMS相比,有预防术后血管变窄的效果。目前已研发出了第三代生物可吸收支架,可在体内自行溶解,被机体吸收。
支架是国外淘汰掉的落后技术吗?
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是心脏搭桥手术或心脏支架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治疗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相关数据显示,与30年前对比,每年心脏支架手术数量在国内外均有明显上升。支架植入技术在国内外已经非常成熟,且在不断更新换代发展中。
心脏支架容易发生再堵?
目前国内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支架,支架上附有防止手术部位内皮过度增生、钙化的药物,目前临床上手术部位发生再次堵塞的几率仅有5%~8%。
药物球囊能替代支架吗?
“药物球囊“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球囊,就像一个没充气的气球,通过导丝将其送达狭窄血管处后快速充气充盈,把血管狭窄处撑开后,再迅速放气撤出。而药物球囊,即在球囊表面覆盖一层药物,最早于年首次应用。它发挥作用与表面覆盖的药物有关,药物的作用能抑制血管内新生内膜生长,从而减少再狭窄的发生。首先,通过导丝将药物球囊送达冠脉血管,然后球囊充盈,使药物与血管内膜紧密贴合,药物释放,最后球囊放气撤出。然而,药物球囊并不适合每一个患者。每个患者病情不同,有的适合药物球囊,有的适合支架。两种技术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适合自身病情的便是最优的。应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做药物球囊还是支架。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于:医院高铸烨大夫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4(5):-.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前后抑郁和(或)焦虑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9(z2).
[3]杨跃进,华伟著.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疗有效的方法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