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吡格列酮是一种胰岛增敏剂,在标准治疗时使用能有效减低中风二次发作。
作者
姜胖丫
来源
医博士
有过缺血性中风发作或一过性缺血发作(TIA)病史的患者,有中风二次发作和心肌梗死(MI)的风险,而最新研究发现,在前述患者中,用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患者二次发作和MI的几率要低。
早期研究表明,吡格列酮这种胰岛增敏剂,在标准治疗时使用能有效减低中风二次发作几率。但因为吡格列酮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水肿、骨折,所以并未探索吡格列酮究竟对中风高风险复发和低风险复发哪个更有效。
这种基于风险的治疗选择到中风预防领域的研究思路并不多见。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员对患者中风后的胰岛素耐受性(IRIS)进行二次分析,进行了双盲、有安慰剂对照的吡格列酮预防中风试验。
在年-年之间,7个国家的个研究点陆续登入了名患者资料作为研究样本,这些人在实验的天前没有血性中风发作或一过性缺血发作(TIA)病史,也没有I型或II型糖尿病。
这些患者随机接受每日剂量为15毫克的吡格列酮盐酸或安慰剂。研究员在三个月内每两周一次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数据采样,在此期间每天的剂量都增加到45毫克。三个月后,研究人员每四个月联系一次患者,随访5年。
基于与二次中风和MI风险相关的预处理变量,研究人员把参与者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研究群体:5年内高(17.2百分比)二次中风或MI的风险组和低(6.9%)二次中风或MI的风险组。
在二次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5年内,在吡格列酮组中,中风或心肌梗死的风险是6%,在安慰剂组中占比为7.9%。患者中中风或MI的风险越高,应用吡格列酮的受益越大:吡格列酮组二次中风或MI的风险率是14.7%,安慰剂组则是19.6%——相比低风险组的1.9%,绝对风险降低了4.9%。
然而,研究者发现,在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之间,相对风险率并没有降低。相较于低风险组,高风险组应用吡格列酮更容易发生骨折,而因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则在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该实验的意义在于鼓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预后因素概况来采用一种风险适应的方法来对病人进行管理。
从使用吡格列酮受益最大的人群年龄在70-79岁、有冠状动脉疾病史、高血压、吸烟的患者。年龄超过80岁则二次中风或MI的几率最大,应用吡格列酮导致骨折的风险也越大。
研究人员注意到他们的研究有几个局限性。其中,分析在IRIS前实验并未预先设定,其次,参与者的总数不足以支持每个子组分析或消除可能的可能性风险因素选择误差。
医博士编译自:OwensS.PioglitazoneShowsGreaterBenefitforPatientsatHighervs.LowerRiskofRecurrentStroke..北京治疗白癜风全套多少钱白癜风的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sl/1540.html